《狄仁杰四大天王》中的亢龙锏,虽无刃,却能有效的对抗铠甲!

徐克导演的新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已经隆重上映,众多大腕的联袂主演,奇异诡谲的剧情,逼真酷毙的服化道都让观众大饱眼福。

对于冷兵器爱好者来说,该片同样有一个令爱好者叹为观止的“亮点”,唐朝时期的兵器,制作的太逼真、太完美了,强烈吸引刀兵爱好者的眼球。而影片中起到关键作用、有着象征涵义的“亢龙锏”尤其引发朋友们的浓厚兴趣。

影片中的亢龙锏是唐高宗亲赐狄仁杰的“神兵”,具有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贼臣”的神圣权威。亢龙锏的形象也非常考究,显然道具师不是天马行空,随意设计,而是参考了许多历史真实的钢锏的形象。体现出唐宋时期锏这种兵器的许多主要特征。

观众不由得会更多想到一些关于锏的问题,比如“锏是如何产生的?”,“锏是如何使用的?”,以及最想获知的一个问题:锏在古代,是不是一种具有特别意义的兵器?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下这些问题。

锏这种兵器,在中国兵器史上并不是“老前辈”,出现是比较晚的,大致是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它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中国铠甲的制造技术日益精良严整,不仅坚不可摧,而且华丽美观,越来越具有装饰性。对于这些的精坚铁甲,刀剑根本不管用。为了克制铠甲,就研发一大批足以有效打破铠甲的兵器。

钢锏已及它的孪生兄弟——钢(铜)鞭,就是能够打破打瘪铠甲的短兵。

比较典型的钢锏,外形比较像有四棱的粗壮钢铁杵棒,非常沉重,打击力惊人,一锏足以打破打瘪任何铠甲,使敌方受到严重的钝打击伤害。同样,也能打断打豁任何宝刀宝剑。

除了四棱型,还有三棱(近似三棱棒锥),甚至两棱(近似没有开刃的厚重剑),这样钢锏的重量就可以不断减轻,会方便更多力气没有那么大的武士都能使用。

所以,唐宋时期开始出现大量配备鞭锏武器的武将:秦琼、尉迟恭、呼延赞、牛皋……。

与小说演义不同的是,这些武将虽然都使用钢锏,但基本不会出现以锏做主打兵器的。

这是因为锏毕竟是一种短兵器,不适合作为主战武器,主战武器一般都是矛、槊、枪、戟、长刀这些长兵。鞭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型”的武器,挂在武士手腕上,随时可以抓住使用。主要是在与敌近距离,长兵失去作用,这时候,武士就会随手抓住钢锏,近身咂击敌方。

锏的使用技法上,许多地方是与刀剑相近的,只不过刀剑的劈、斩、砍、刺,在这里都变成咂击和杵击。

鞭锏由于粗壮沉重,所以其最大特征就是敢于大力的打、砸、磕、撞,每一下都足以让敌方头爆骨折,也能让对方的兵器尤其是刀剑报废成“铁锯”。

正是由于锏的这种强大而凶悍的力量,使其获得极大的赞誉,甚至神化。使得这种辈分远比刀剑晚许多的“后生”,出人意料的后来居上,被赋予许多刀剑不及的“特权”。

中国文化有大量字音相同者,属性也相互影响借代的现象,比如,锏字与“检”字相同,因此,锏又被赋予一种权威、权力象征的涵义。使之具有一种可以监察、惩戒的使命。

所以唐宋时期,许多高级统帅或者高级官员,甚至皇亲贵族,比如唐代狄仁杰、北宋八贤王都能从皇帝那里获得一种“黄金锏”作为权力象征。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对此深有感悟。

最后顺便说说鞭,鞭锏可谓一对孪生兄弟,不过都是以克服铠甲、利刃武器的兵器。不过,鞭锏是有明显不同的,鞭突出在于它有许多竹节一样突出的骨朵,这样的打击力度就会增。而锏就多是平滑或者弧度轻微的曲线。这样更便于打造,所以锏的普及程度应该是远远大于鞭的。

注:本文为中华冷兵器原创,作者公子小白。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