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替同僚加夜班,却因看到乾隆的殿试内容而中状元 同僚:天啦

他替同僚加夜班,却因看到乾隆的殿试内容而中状元 同僚:天啦 | 文 三只眼读史

清代官员、学者毕沅,出生于江苏太仓,幼年失父,由母亲养育成人。毕沅的母亲张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女,不仅能诗,而且学问渊博,著有《培远堂诗集》。受到母亲的影响,毕沅6岁能读《诗经》、《离骚》,10岁便通晓声韵,善作诗文。随后,张藻又亲自把毕沅送到苏州灵岩山,拜著名学者、诗人沈沈归愚和经学大师惠栋为师,进一步深造。1753年,毕沅参加顺天乡试中举后,以举人身份,被朝廷授予内阁书一职,负责撰拟、结写诏令。

1760年3月,毕沅参加会试,会试分三场,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场。四月发榜,毕沅榜上有名。能否登科中状元,还得看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试。试中选的举子们,不敢有一点松懈,紧张地进行各种准备,期望高中。殿试前一夜,毕沅与军机处同僚诸重光、童凤三人在值夜班,第二他们三人都要参加殿试。诸重光、童凤两人多了个心眼,想早点回寓所做考试准备,便对毕沅说::“我俩书法好,可望夺魁中状元。你书法差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们代劳值夜班吧!”

当时的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毕沅自认在书法方面不如二位同僚,也就答应替他们值夜班。当夜,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奏折下转军机处,仔细研读下转的奏折,以整理出其中要点,供大臣们参考正是毕沅及其同僚们的职责,既然另外两个同僚回家复习应试去了,毕沅便独自坐下来,对这封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详加研读。次日的殿试开考前,毕沅在办公地点迷糊休息了一个时辰,便匆匆赶往举行殿试的地点——太和殿的丹墀。

殿试的内容主要考经史时务策这一方面,出题的大臣、也是考试结束后的评卷人,于殿试前一天在文华殿密拟定试题,呈皇帝审阅后,把试题缄封起来发到内阁,在监试御史的监督下,内阁中书用黄纸重新誊写试题,当晚,传令印刷工匠,在内阁大堂刊刻印刷,印刷完毕,由护军统领带领护军校护送试题至太和殿,考生列队跪接试题,然后回到各自的试桌答题。毕沅接题后,打开试卷一看,时务策正是策问新疆屯田事宜,昨日晚上整理的内容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他精神大振,胸有成竹,一挥而就。

阅卷大臣们第二天和第三天,都在文华殿阅卷。由于毕沅的楷书的确写得很一般,阅卷大臣对毕沅讨论再三,认为这份试卷立论高深,最后被列为第四名,与前三甲无缘。不料第四天,乾隆皇帝在中和殿听阅卷大臣们对试卷的讨论,对毕沅的卷子极为欣赏。乾隆认为经世之才尽管字写得勉强一点,也没什么大的影响,朝廷需要的是对时策有远见的人。最后,乾隆朱笔一挥,擢毕沅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诸重光、童凤后来了解到值班当晚发生的事,大声感叹,连呼:天啦天啦,这都中了状元,这就是命啊!

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枯燥的历史,请关注“三只眼读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