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17个儿子,为何让嘉庆帝作自己的接班人?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

在清朝这一历史阶段,爱新觉罗·弘历,也即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皇帝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公元1799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九岁。对于乾隆皇帝,将皇位传给十五阿哥永琰,也即历史上的嘉庆皇帝。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任皇帝。翻阅清朝正史,我们找不到关于对嘉庆荒淫、贪婪、昏庸、阴险行为的记载;翻阅清人野史,也查不着他的哪怕一件风流事。就是这样一个品格端方、为政勤勉、生活俭朴、待人宽厚的人,却成为清朝十二帝中最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毫无建树的嘉庆,身上最明显的标记就是乏术和平庸。那么,问题来了,乾隆皇帝有多达17个儿子,乾隆为何会把皇位传给他,把偌大一个帝国托付给嘉庆帝?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立嫡立长是确立储君的重要原则。比如唐高祖李渊这位皇帝,即便秦王李世民功勋卓著,还是选择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不过,对于清朝皇帝,在选定太子的过程中,并没有遵循“立嫡立长”的惯例。在乾隆之前,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等皇帝,均不是因为嫡长子而继承皇位。而这,也是十五阿哥永琰可以成为嘉庆皇帝的重要基础。换而言之,如果乾隆皇帝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没有十五阿哥永琰什么事了。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嘉庆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按照清朝“立长、立嫡”的皇位传承原则,排行靠后且是庶出的永琰,几乎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乾隆最初也确实没有把他列入考虑范围。但老天似乎总是故意与乾隆过不去,隆的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淙、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也即这7个儿子全部早夭,而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这3个儿子,也是英年早逝。到了永琰出生的时候,他的14个兄长中有8个已经死去,诸皇子中可备乾隆选择的范围已经变得非常小了。为此,乾隆皇帝不得不放下祖制,从剩下的几个年幼、庶出的皇子中另择储君。

其次,对于乾隆皇帝来说,虽然有10多个儿子,但是,对于这10多个儿子,大部分都没有成为储君的可能,其中原因各不相同。一方面,因为乾隆皇帝非常长寿,以上10个儿子显然不存在成为储君的可能了。而皇四子和皇六子,因为是过继出去的阿哥,同样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权力。

由此,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看似可以选择的继承人有很多,实际上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这5个人。

在十五阿哥永琰之外,皇八子永璇,年龄较长,但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太好;十二阿哥永璂则没有出众的才能。在此背景下,十七阿哥永璘虽然和永琰同为令妃之子,不过因为年龄太小了,加上性格上比较任性娇纵,也没有被乾隆选中。

这样看来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水落石出般地成为乾隆皇帝为数不多的儿子中的佼佼者。永瑆聪明睿智、才气横溢,做事很有主见;永琰性格内向、性情凝重,为人规矩仁孝。在大清国力日益衰减的情况下,按说由永瑆这样一位性格鲜明、颇有主张的皇子来继承皇位,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但事实上,乾隆却把皇位传给了永琰。

乾隆选择接班人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后来者必须不容置疑地遵从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继承他的政策,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权威,并把自康熙以来开创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永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的话一向言听计从,无疑最符合乾隆皇帝的选嗣标准。朝中的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乾隆对永琰的态度和用心,就连当时来京的朝鲜使者也多次向朝鲜国王汇报:“永琰为人持重、度量豁达,最为乾隆皇帝喜爱。”

最后,由此,正像是“矮子里拔将军”,乾隆皇帝选择将皇位传给嘉庆,也可以说是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值得注意的是,乾隆皇帝因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所以不愿意自己的在位时间超过康熙。在乾隆当了60年皇帝后,乾隆选定了嘉庆。嘉庆这个人十分孝顺,而且非常古板守旧。选择这样一个继承人,乾隆可以确保自己继续担任掌握大权的太上皇,并且遵循自己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皇帝的承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