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作者为包拯设计三口铡刀,暗含的深意一般人不理解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在《三侠五义》这本小说中,我们发现包拯有一个很特殊的刑具“三口铡刀”,这三口铡刀被作者描述得威风凛凛,坏人看了都害怕。但是,在历史上,这三口铡刀真的存在吗?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三侠五义》是一部武侠小说,它是由清朝作家石玉昆撰写的。在这本小说中,作者精心刻画了包拯的人物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正气凛然、铁面无私的包拯。

提到“包拯”我们便会联想到铡杀无数恶人的“三口铡刀”, 根据小说描述三口铡刀分为: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其实,在当时的社会“三口铡刀”是不存在的,那么作者为何要用大量的细节去写着三口铡刀呢?原来,作者真正的用意有三点。

一、心生畏惧

铡刀是由一块长方形的木料中间挖个槽,再加上一把铁刀组成,主要用来给牲畜铡草料,属于传统农具。因此,在我国古代,铡刀很常见,它是家家户户(只要饲养牲畜)的必备品。

普通百姓和达官贵人难于见到包拯的“三口铡刀”,但是,大家都知道普通的铡刀有多锋利。正因如此,包拯专门用来铡犯人的铡刀,才具有较强的威慑力,让人心生敬畏。

二、整体联动

封建社会时期,每当百姓有冤屈,都会去官府报案,此时,我们便会听到整齐的“威武”声,冷清的场面,会变得热闹起来。

古代犯人的刑罚按照“轻重”可以分为很多种,顶撞县太爷后,会被衙役掌嘴,小偷小摸后,会被打板子,故意杀人后,会被押到刑场,交给侩子手砍头。在这些刑罚中,大多数都是某个人或者某部门独立完成的。

与此相比,包拯用“三口铡刀”铡杀犯人时,开封府会整体联动。在行刑过程中,包拯宣布用铡刀干掉罪犯,公孙策在一旁记录事情始末,展昭会担任警戒,王朝、马汉将犯人捆起来,张龙、赵虎会抬人入铡。

《三侠五义》中的铡刀,会让开封府的人一起动起来,更具有画面感。

三、斩草除根

我国古代有“十八般武器”。其中,枪象征着忠义,剑象征着侠义,戟象征着霸气,那么“三口铡刀”究竟有何含义呢?

首先,“三口铡刀”是皇帝赐予包拯的,代表着无上皇权,其次,百姓在“三口铡刀”中寄托了百姓对贪、官的痛恨,以及对正义的期待。最后,“三口铡刀”下绝对不留活口,它有着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寓意。

“三口铡刀”铡过无数犯罪的权贵,与鬼头刀相比,他更具有威慑力,容易让人心生敬畏。石玉昆在刻画包拯形象时,三口铡刀起到了侧面烘托人物的作用,让整部小说看起来更加生动。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三口铡刀”,但是,它却成为了维护公平正义、铡杀奸恶的“最佳”代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