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四句教”,道尽人生的终极智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所以博大是因为中国文化的胸怀能齐天下,能心怀大同世界。之所以精深是因为它向深处挖掘的很深,得以窥探人性深处的很多秘密。

其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点之一的不仅有武术、禅宗、汉字、儒家等,还有那些能教人明白人生终极智慧的“四句教”。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四句教”呢?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人生启迪呢?今天哲学诗画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一、王阳明的“心学四句教”,给你的心灵安家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人生教导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的下卷,被称为王阳明心学的最高概括,浓缩了王阳明心学最精华的智慧。

心之体无善无恶,就是本来清净,无分别所以不执著,而能安然自在。人要与他人交往,会受外在环境的制约,要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借助意识,于是有了意念之动。意念的特点是分辨,善恶的区分也由此产生,区分清楚明白了,便是良知。人遵循良知而行便是格物,所谓格物就是致知,依所知而行,便是王阳明心学的根本——知行合一。

很多人搞不明白这四句教,是因为总觉得无善无恶与有善有恶是无法协调的矛盾。那是因为没搞明白,两者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一个是根本,一个是权宜。

到底什么是良知?王阳明告诉我们,世间善恶是非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以前三妻四妾是不违道德的,如今却已不是。但一个时代的道德有着相对的稳定性,为一个时代的人心中所明了,为人行事时自己心中是明白的,纵然是恶人行恶,他心中其实也自知是恶,因为在他内心有最本真的道德左右着他,而这份道德或自知,正是良知。

王阳明常将自己的学问称为“致良知”之学。致良知,乃是人生的真正道、大修行。

王阳明这四句话告诉我们,无事时心中少些杂念、但求清静安稳,有事时要明辨其中是非善恶,然后守住自己的良心,并遵从自己的良心去行事为人。只有如此,我们才是在安顿自己的心,才能安顿好自己的心。

2,张载的“横渠四句教”,大气格局,长远谋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出自北宋大儒张横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名的一句,很多人认为也是四大四句教里分量最重的一个。

这四句话,气象大,格局高,几乎每个人读后都会产生触动,但是因为格局太大,境界太高,一般的人都很难做到,而没有几个人真的觉得跟自己有关系。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我连自己都没混好,房子都买不上,对象都还没有,银行卡里没几个钱,还为天地为人民为往圣为万世?这不是扯淡吗?

但这种想法只是你的想法而已,凡是有志向能读懂中国文人之追求者,肯定会极其赞同和欣赏这四句话,因为它道出了人生的终极目的和生命的终极智慧。

人活着,不论多与少、高与低,还是要有一点崇高的志趣和追求,否则这一辈子就为了钱和现实转,未免也太悲哀了;临终那一天,你确定不会悔恨?如果没能为后世留下好的足迹,那活着的意义不就真的如同兽类了吗?

其实,人与人之间最终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输赢定数,还是在于人的格局的大小和境界的高低。如果格局太小,境界太低,即便你在某一领域取得了某些成就,也难以做大和持久。没有胸怀天下之心,不会做出感知天才苍生之事。

张横渠的这四句教导,不仅是很多中国文人的座右铭和立志方向,也是我们普通人特别值得去领悟和践行的人生真谛。

三、钱钟书的“同一四句教”,教你如何为人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出自钱钟书《谈艺录》的这四句教,前两句告诉我们,纵然东西方文化再有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毕竟都是人,心理上本没有根本差别,只要肯相互体谅就完全有相互理解和会通的可能。后两句告诉我们,纵然南学北学特质差异明显,而天地宇宙本为一体,世间大道本来是一,因此完全存在统一的可能。这正符合钱钟书学遍中西,气贯南北的文化气质。

钱老的这四句教本意是谈学问,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有用、最深刻的道理:世间的矛盾冲突那么多,似乎没有解决完的可能,却并不是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并不是道理和真相就是如此,而完全是人自己的问题。是人的心和思维出现了狭隘自大、封闭不前的问题,心和思维的问题解决了,割裂和矛盾就能得到化解和消弭。

如何解决?这就是如何认识自我的问题,这四句教导明白告诉了我们“心理攸同”这个根本点,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正是老祖宗一再教导我们的四个字——将心比心。

人人能将心比心,互为通理,无论做学问还是人与人的交往,矛盾冲突就自能化解,关系就自能和谐。世间的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抽丝剥茧回到原点,往往也是最简单不过。大道至简,从来不是口号和空话。和平和发展,永远好于战争和对抗。

四、费孝通的“和合四句教”,教你如何处世,共事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这四句教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针对的是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意思是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美,要学会欣赏其他文化的美;不同文化的美能够和谐并存,便能和合一体、世界大同,万物归宗。

假如每个民族和国家的人都能真正领会、接受和遵循这句话,那么民族和国家的误解和矛盾也就没有了,至少会少很多。孔老夫子所说的“和而不同”,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这个道理还适用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不同的行业与职业,不同的出身和背景,以及不同的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事业和理想等等。拿人来说,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都有值得别人赞美和欣赏的地方,人人能够懂得和秉持此点,人与人的疏远和矛盾也能缓和很多。

这四句教到告诉我们,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是最好、最有效的处世之道——没有人会怀疑一个懂得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人。如果一个人的人缘很差,连基本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那他还有什么其他重大的事能处理的好呢?这绝不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深刻道理,能够做到和做好的人,必定有着高明的处世哲学和内心涵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