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若干史实辨正:挖定陵究竟是怎样的过程?

郭沫若这样的人物,现在看来毁誉参半。然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李斌看来,郭沫若现在的评价如此,实际上是因为很多涉及到他的所谓史料都是伪造的。基于此,笔者打算沿着李斌老师研究的思路,对若干涉及郭沫若的史实进行辨正。

挖定陵,从而导致大量的文物遭到破坏,这个责任现在来看,社会上主要矛头指向的是郭沫若,主要是指出郭沫若为了研究便利,不惜破坏定陵,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不绝如缕。

而李斌指出:

所以可以看出,最早提出这个的其实是吴晗,而吴晗作为一位著名的明史专家,其要挖掘皇陵,可能是为了解决明史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而当时郭沫若的反应并不出格,邓小平、李富春和郭沫若三人最早都赞同,而后来报告送给郭沫若等六人也只有郑振铎不同意。为何要将矛头指向郭沫若呢?

更关键的是,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反对挖皇陵,甚至更多的人觉得这样有利于一些史实的解决,这当然是对当时考古条件的高估。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也有利于考古学界的进步。不管怎么说,挖定陵,郭沫若的责任倒不是很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