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宠幸都是暂时的,必要时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司马迁在《佞幸列传》的开篇借用俗话说:努力种田,不如遇到丰年;好好为官,不如遇到赏识自己的主子。他又说,不仅女子用美色谄媚取宠,就是士人与宦者也有这种情况。紧接着,他列举出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的各位佞臣的命运,并在文末发出深重悲哀之叹:帝王宠爱和憎恶的时运太令人感慨了,从弥子瑕的身上就可以看到后代佞幸的人的结局,就是过了一百个朝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不幸的是,司马迁的预言全部言中了!历朝历代都不乏重用佞臣的事情,但所有的宠幸都是暂时的,所有的佞臣几乎都有一个悲剧性结局,令人不胜唏嘘。

笔者不想再重述司马迁笔下的邓通、韩嫣、李延年(依靠妹妹的美色得宠)等人在得宠时的恃宠骄横及令人作呕的下作行为,以及对当时政治生态的严重败坏。笔者想说的是:所有的佞臣都是当时主子的昏庸昏聩及任性造成的,板子应该主要打在身为主子的屁股上,尽管被宠幸的人也有一定的责任,邓通的贫饿至极而死、韩嫣的自杀、李延年的被杀,都是必然的,因为宠幸都是暂时的,不可能是永恒的。

明代的魏忠贤、清代的和珅,不都是得宠于前任皇帝、失宠于后任皇帝而被逼死?只有在得宠时能冷静思考到失宠时的可以想见的境遇才可能低调做人、行善积德,这样方有可能善终(但几乎所有的小人都是得志边猖狂的);唯有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实绩取得晋升的,才可稍稍抚慰他人。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可以为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