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战后的局势

经过N多天的资料查阅以及潜水看帖,总算大体上搞清楚了孙刘联盟与曹操争夺荆州这一战役的来龙去脉。荆州争夺战虽然双方阵容豪华,仗打得激烈异常,然而颇具喜剧意义的是,这一战的结果没有产生出赢家。

首先老曹为避免两线作战而退保襄阳,自然是失败了;孙权急于独揽大权摆脱掣肘,自断一臂、误把刘备当成了韩信,费力不讨好更是失败;刘备虽然许得大诺、借得荆州,事后却一味强赖、不肯履约,始终名不正言不顺,终致东吴背盟、关羽授首,自己还被火烧连营,是亏到家了。这一段历史乃三家之丑事,是为《三国志》所不载,遂成千古疑案。

三国鼎立时期各自粉饰,“统一思想”的政策一个比一个厉害;及西晋践祚,旧制承袭依旧。然而陈寿是个老滑头,他深知这些貌似矛盾的史料背后,掩盖了什么样的真相;于是采取了一种“宁脱不文”的做法,通过三国三书的相互矛盾的印证,在“白色恐怖”之下硬是把真相一点不拉都交待了。

赤壁一役,老曹损失惨重,荆徐两地同时出现兵力空虚。不过江东集团的反扑严重过了头,建安十三年末,孙权、张昭、周瑜三军齐出,总兵力接近二十万。周瑜军团乘胜追击,进逼南郡,战略目的自然是横切荆州,夺取上游控制权。张昭进击九江当途(注2),孙权围攻合肥,目标也很清楚:合、皖是徐州南线战略要冲,而当途在淮河南岸,孙权显然打算先夺淮南,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符合“守江必守淮”这条军谚的。

然而这个举动又无疑是狂妄的,单凭吴越那点地盘,除非所向皆克,否则粮食是经不起攻城战消耗的。再加上,文聘凭借涢水据守江夏,正如一把尖刀,威胁着东吴两个主攻方向的侧翼。结果可想而知:张昭战败,孙权攻合淝逾月不下,周瑜包围南郡也久攻不下。对于江东集团来说,眼看就到春种时间,再打不下来就会耽误农时。而曹军呢?淮南方面,张喜的援军已经赶来,曹操也已从邺城出发开向樵郡;

荆北方向,乐进和文聘已经从各自的防地带兵前来解救南郡,甚至李忠都大老远从汝南带兵赶过来。显然两路不能并举,形势到了必须下决断的时候。孙权的选择是:自己撤回去,全力支持周瑜围攻南郡。

Ps:赤壁之后,老孙的第一次大举北伐——也是机会最好的一次,就这样无功而返。建安十四年七月,老曹来到合肥,尽徙淮南之民,制造军事无人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