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宝贝几十元卖掉,如今都已成国宝!只因藏家不识货

中国很多传承几代的大家庭,家里都会有一些老祖宗留下的老物件,

这些东西有的是作为宝物留下,有的是作为家族象征和几纪念品,

有的则只是普通的家居用品被代代传承使用。

上世纪70年代,也不知怎么,身在北京和身在扬州的两位市民,竟然都选择将自己传承几代的“传家宝”卖掉。

之所以“传家宝”打引号,其实是在他们看来,那应该也并不是什么宝物,不然也不会便宜卖掉。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北京的一位老太太将自家的一个大碗拿到文物商店去卖掉,并不是吃饭用的碗,而是喂鸡用的,脏兮兮的。

只不过老太太也知道这只大碗在她家传承了很久,有点年代了,应该能卖点钱。

第一眼看到被污垢覆盖到没法看出原样的碗,文物商店的人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物件。

但结合老太太所讲,初步判断应该是老物件,于是出价80元。

老太太可高兴坏了,那时的80元可能买很多东西,拿着钱乐呵呵的就走了。

后来文物商店工作人员将这碗洗干净后才发现,里面印有“大明宣德年制”,

并且蓝釉白点的外形还挺美观,觉得这应该有来头,于是找专家来帮忙看。

专家这一研究可是让大家都惊着了,

原来是一件大明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洒蓝釉钵,这种瓷器在现代非常罕见,

极其珍贵,后来便收藏于首都博物馆了。

而同样是上世纪70年代,扬州的一家人也拿出了自己的家传宝贝,

他们的宝贝是一个瓷瓶,传了五六代都没卖掉。

到了这一代,据说那家人当时怕地震震碎了,所以干脆就卖给了文物商店,卖了18元钱。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

后来就在文物商店里,这件瓷瓶被专家看到,

认出这是一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纹饰精美生动,蓝釉呈色鲜明纯正,极其难得!

这两件被卖掉的“传家宝”,后来都收回到当地博物馆,

现在分别收藏在首都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并成为镇馆之宝,

当初只卖了80元、18元的东西,如今即便80万元也买不到了,国宝无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