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如何建立盛世局面,只因沿用前朝制度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三省六部制是唐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但唐代“三省”的具体位置大家清楚吗?

宫城和皇城是唐代长安城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宫城位于城的最北部, 起初尚书省负责全国行政管理,地位较突出,居于三省核心,但由于其远在皇城,与皇帝距离较远,其地位逐渐被居于宫城的中书、门下两省超越。

尚书省各级机构依据行政管理这一总目标,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构成系统协调的整体,都堂、六部、二十四司机构分工合理,编制完备,齐整划一,上下级的统属关系相当明确,三个层级间的管理幅度也较适中,形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结构。这说明在唐初,尚书省“事无不总”,其事权与地位相当重要,各项政务落实追求切实可行,效率也相当高。

从唐代三省位置图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尚书省居于皇城正中,诸寺、监、卫、府皆布列于其周围,所以,起初,三省中尚书省居于核心地位但在君主专制之下,离皇帝寝宫越近的机构,与皇帝接触越紧密的人,就越容易获得较大权力。就尚书、中书、门下三省而言,中书、门下两省在宫城内,而尚书省距宫城却有三街之隔。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书、门下两省的地位和权力最终超过了品秩高于它们且主掌行政大权的尚书省。

从唐代三省位置图看,中书省、门下省在宫城内,主管决策和封驳;尚书省距皇宫较远,但处于皇城中心,主管行政执行。三省在皇权专制下形成了两个层次的“三权分立”格局。起初,主管行政的尚书省是三省的中心,但君主专制下,离皇帝越近越容易得到权力,故后中书省、门下省的权力和地位逐渐超过了尚书省。

唐代的六部设置。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

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其中吏部负责考核与任克四品以下的官员(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和三省决定);户部主管国家财政税收;礼部主要负责祭祀、典礼等礼仪活动;兵部主管全国的军事力量的培养与调动,执行皇帝和尚书令的命令;刑部负责全国性重大案件的复核工作;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唐高祖时,尚书省拥有中央体制中的最高权力,到唐太宗时期,门下省成为了中央体制中的核心位置,取代了尚书省。唐高宗到唐中宗的时候,中书省后来居上,占据朝堂的主要地位。

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书省也失去了在中央体制中的核心地位,逐渐演变为撰写制敕的机构。自此,中书门下成了超越于三省机构之上的宰相机构。三省机构在中央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全面下降。但是三省的职能依旧在履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