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美国白宫为什么叫“The White House”?

美国白屋照片

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叫做“The White House”,现在这一词汇常代指美国政府。

“The White House”准确的翻译是“白屋”,而中国翻译者无一例外地翻译成“白宫”,理所当然地违背了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设立总统官邸的初衷。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叫“The White House”吗?

2012年6月加拿大总理哈珀发表纪念讲话

2012年6月,一个中国人的平常月份,远在北美大陆的加拿大却拿出了2800万加元组织活动、举办展览、大拍广告,高调地进行一场纪念战争胜利的庆典!什么庆典呢?

加拿大击败美国侵略的“1812年战争”200周年纪念!

加拿大诚挚地邀请美国政府一同庆祝,被憋得脸红脖子粗的美国婉拒了!

小伙伴们肯定感到不可思议!在印象中,加拿大和美国是穿一条裤子的亲兄弟呀!两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是同一条战线的战友,冷战中更是身处同一阵营对抗苏联,美国侵朝,加拿大还派军加入所谓的“联合国军”!怎么?美国还侵略过加拿大?

丘吉尔说过:“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国不仅侵略过加拿大,还被打到抱头鼠窜,连总统府邸都被烧了。所以才有了“The White House”中的“White”!

美国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之后,自信心爆棚,梦想实现美国一统美洲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建立“大美洲共荣圈”。

美英(加拿大)战争油画

早在1774年10月,大陆议会向魁北克发出了《敬告加拿大人民书》(Letters to the inhabitants of Canada),邀请魁北克派出代表参加大陆议会,共同对付英国。加拿大方面没有什么反应。1775年4月,大陆议会又发了第二封《敬告加拿大人民书》,仍然石沉大海,于是美国决定动武,于当年6月制订了入侵魁北克的方案,结果大败而归。

到了19世纪初,欧洲各老牌帝国与拿破仑激战正酣,英国海军严密封锁大西洋,驶往法国的美国商船一律拿下。1809年3 月美国总统麦迪逊尝试就通商问题与英国进行谈判,却不料被英国无视。

英国的轻视,再加上由英国武装的印第安人在边境时常与美国发生冲突,以及英国还没有移交几十年前《巴黎和约》中划给美国的土地这些因素,美国决定再次出兵加拿大。

威廉·赫尔将军

美军统帅威廉·赫尔一踏上加拿大的领土,就发布了对英裔加拿大人的促降公告——“英裔加拿大人要么投降,要么等待恐怖和灾难的战争降临”,还威胁任何与土著人一起战斗的英裔人一旦被俘就将杀,这个愚蠢的恐吓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把一些本来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英裔加拿大人赶到了英国一边。

法裔加拿大人则非常惧怕美国人的到来会破坏他们的土地、商业体系和天主教信仰,是坚决的反美派。印第安人担心美国会毁坏传统,掠夺土地,同样不愿意被美国统治,也选择与英军合作,本来就客场作战的美军就大大丧失了群众基础。结果又是三军失利,大败而归。

到了1813年,美军吸取教训,换上了年轻有为的将领,再次进攻。中路美军终于攻陷加拿大首府约克,放火烧掉了议会和民房,同时两路美军向蒙特利尔发动钳形攻势,但被2000名英军和印第安人击溃,年底英军反攻,再次把美军赶出加拿大。

1814年下半年,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英国开始向美洲增兵,对美国展开了报复性的进攻,美国不得不转入防御。1814年8月,4000名英军和加拿大民兵从海上登陆,直扑华盛顿,美国民兵只是在华盛顿附近的布莱登斯特堡勉强抵抗了一下就溃散了,麦迪逊总统和政府成员仓皇逃往弗吉尼亚山区。

被焚毁的美国总统官邸油画

英军长驱直入,为了报复美军火烧约克,一把火烧了华盛顿。总统官邸是石制建筑,虽然烧不掉,但内部被焚毁,外表被熏了个漆黑!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建国后本土被他国军队入侵。

随后,美国的侵略战争又变成了“卫国战争”,美军拼死抵抗,双方胶着,谁也奈何不了谁,最终麦迪逊总统于1815年2月17日在谈判桌上与英军和加拿大方面签订了《根特条约》,约定双方停战,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线维持不变。

从此以后美国知趣地把“大美洲共荣圈”的触角伸向南美,却再也不敢打加拿大的主意了。

那么被焚毁的总统官邸怎么办呢?1814年詹姆斯·门罗总统在修复官邸时,为了掩饰被火烧过的痕迹,下令在黑灰色的墙体上刷上一层厚厚的白漆。从此美国总统官邸白色的形象一直延续下来。

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总统官邸为“The White House”。

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早在1790年就对未来的总统官邸作出定见:它决不能是一座宫殿(Palace),决不能豪华,因为在这里工作的主人是国家仆人。华盛顿执意认为总统官邸无须高大,有三层高就足够了。

美国“白屋”照片

即使到1948年,杜鲁门总统决定彻底改建总统官邸,建立目前“The White House”的雏形,也仅有底层、一楼、二楼、三楼共四层,基本遵循着当初国父的定见。

中国的故宫翻译为“Palace Museum”,英国女王在伦敦的住所“Buckingham Palace”被翻译成“白金汉宫”。所有皇室的府邸都被翻译成“Palace”,即宫殿。而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仍谨记国父的教诲“总统官邸决不能是一座宫殿”,所以正式命名总统官邸为“The White House”。

“House”翻译成中文是房子、屋子的意思,因此“The White House”翻译成“白屋”更为准确。它就是美国民众身边的一间白房子,既然是邻居,那么当然欢迎其它邻居来串门。

早在1801年,第三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便吩咐工作人员每天早晨打开总统官邸房门,公民可以在不影响总统办公的前提下参观官邸。

从此“The White House”成为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的官邸。

白宫入门处张贴的“鼓励拍照”的告示

如果你现在去参观白宫,会在入门处看到这样一张“鼓励拍照”的告示(但是不允许摄像)。是的!你没有看错,是“Photography is Encouraged”。

在美国,既然只是一幢“白房子”,那么老百姓也有机会去参观一下,而且无需买门票。如果你是中国游客,可以提前跟中国驻华盛顿使馆联系,由他们代为申请和推荐。由于申请的人多,而白宫一次性容纳的人数有限,因此提出申请后需要等3周到3个月不等。

令人惋惜地是,中国的文人墨客集体默认“The White House”翻译为“白宫”,与原名所代表的涵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飞天系列之白宫》 布面油画

艺术家靳春岱(代山)曾用意象化的手法绘制了油画《飞天系列之白宫》,将中国的飞天艺术形象与白宫的建筑形象有机的融合于一起,喻指中美之间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