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上大学,但是不可不读《大学》中的这十句话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一、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讲的是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其实,这句话的完整表达应该是:财聚人散,人散财散;财散人聚,人聚财聚。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上至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律己为做人处事的根本。

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圣贤君子研求学问的目的,第一就是琢磨上天赐与人的德行(即良心)。第二就是不但自己须努力实践,更要推广到一般人,使他们都能明了道德的本务。第三就是把前面两个目的,达到至善至美的地步。这就是“大学”的真正目的。四、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有了钱财, 就会修饰房屋; 有了道德, 就会修养品行。 心中坦然无憾, 则身体舒泰安适, 因此君子一定要使自己内心诚实。

五、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不忘记先人的贤德,以先人为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德伟业永放光芒。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

七、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八、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做人君的要止于仁爱,做人臣的要止于恭敬,做人子的要止于孝道,做人父的要止于慈祥,与国人交往要止于诚信。十、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穷尽事物的道理,然后知识就会极为丰富;有了丰富的知识,就会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心就端正了;心端正了,自身的品德就会达到很高的境界;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家就会整治得很好;家整治好了,国就会治理好;国治理好了,天下就会太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