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阅兵: 乾隆为震慑英国效仿朱棣阅兵, 适得其反

国庆节这个节日,人们脑海里一定会出现声势浩大的阅兵场面,古代也有很多阅兵仪式,在康乾盛世后期的乾隆王朝,为了震慑蠢蠢欲动的英国,乾隆效仿明成祖朱棣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然而却换来了使者这样一句话,大清会一败涂地的,究竟怎么回事?朱棣的阅兵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在永乐19年朱棣在京城向各国使臣举行了10万级别的大规模阅兵。

用于震慑蒙古草原各部和西域帖木儿帝国,当时明朝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等卫队先后参加了表演,骑兵迂回包抄,步骑合击,单兵突击等项目,据说明军军容整齐,步调如一,使得西域20多个使节俯首称臣,这次阅兵可以说对世界各国都起到了震慑的作用,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得知后,直接开放了红海,允许大明郑和船队自由出入,可以说明成祖朱棣这次的阅兵,是一次成功的震慑外交行为。

为大明王朝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乾隆时期,清朝在经济文化方面对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了庞大的使团以祝寿的名义来朝见乾隆皇帝,并且带来了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梳理机,地球仪,天体运行仪等礼物,最显赫的要数装配有110火炮的,君主号超级战列舰模型,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尤其是君主号的战列舰,以它的装甲和火力配备,清朝的任意一支舰队都无法与之比拟,所有人都看出英国使者说是来觐见皇帝,不光有通商贸易的想法,更有武力震慑的意思。

1793年英国使者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但双方闹得不是太愉快,场面一度尴尬,因为在所有人的思想里所有周边的国家都是蛮族,都应该是天朝的属国,既然来朝贺,就应该按照中国的礼节向皇帝行三拜九叩之礼,然而狂妄的马嘎尔尼拒绝实行跪拜礼,场面一度闹得很僵,最终在众人的斡旋之下,以单漆下跪解决了问题,在乾隆回到北京后,大殿上马嘎尔尼给乾隆献上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手枪,步枪,卡宾枪等热兵器,当使者准备向大将军福安康演示这些兵器威力的时候。

福安康不屑的说,这玩意儿也没有什么稀奇的,看不看无所谓,然而马嘎尔尼此次来华并不简单的,他想要乾隆开放除广州以外的其他港口,以便于英国工业产品能够在中国大量销售,于是向皇帝提出了外交合同,乾隆直接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在他看来,这些要求过于狂妄,根本没有将天朝上国放在眼里,乾隆也深知英国在印度和广州的影响力,便想借此机会搞一次军演。

也让这些英国人看看大清王朝的实力,声势浩大的送宾军演,可以说是三军精锐尽出,然而心细如发的马嘎尔尼发现,军队背后的城池破败不堪,士兵衣服不齐,毫无阵法,部队又多以刀矛,弓箭,长枪冷兵器为主,根本没有火器,号称大清精锐的长江水师,也只是一些破烂的小木船,马嘎尔尼观看后直接判定,康乾盛世已经走到了末期,它的繁荣根本无法与大英帝国抗衡。

可以轻而易举的入侵大清王朝了,正是由于这样一场并不成功的军演,才造成了大清帝国在即将到来的恶战中一败涂地,据史料记载在马嘎尔尼回国后半个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就派出了一支舰队来到中国东南沿海,炮轰虎门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大清帝国不出意外的一败涂地,不得已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开始了被列强瓜分的屈辱命运,看了这些小编感慨万千,盛极必衰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用己之矛攻己之盾的道理,就连睿智的乾隆皇帝也没有意识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历史无法改变,作为现代的我们,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多方学习他人的长处,来补充我们的短处,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昌盛,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