圌山——生活在红尘边缘

郑板桥,兴化人氏,书画双绝,名冠天下。但凡有才的人,想来都是有脾气有个性的,而这种脾气与个性,盛世可兼济天下,否则,亦或只能闲居于山林。对于郑板桥而言,他活的那个年代想来定然不是他想要的盛世,放逐自己于山野之中,必然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态度,而闲居处竟然也有我们镇江的焦山,于是,焦山的“别峰庵”,也就成了现如今的“板桥读书台”。

有皇帝传旨的圌山是传奇的,有缘欣赏这种传奇是幸运的,倘若能在一个合适的季节去欣赏,那简直就可以说是幸福了。我却是在一个滂沱大雨天游圌山的,没有想到大雨竟同圌山一起留在我的记忆中。

雨中的圌山更显灵气,更让人诗情洋溢,古意盎然:“入静无烦恼,林间有蝉声。青松抱古寺,白塔离凡尘。”沿山路缓缓而上,一路寻找着隐蔽在僻静幽深的山谷中的七十二洞,传说中后羿射日一箭射穿的箭洞。大约用了两个小时,气喘吁吁登上山顶,报恩塔耸立在烟雨朦胧之中。此塔相传是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观阳为了实现“万里长江第一塔”的愿望而集资兴建的。塔像一枝巨笔矗立云霄,以鼓励后人刻苦求学,攀登顶峰。也成为不少家长带孩子来祭拜,祈愿“金榜题名”的最佳地。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传递着曾经的辉煌,过往只是隐藏在某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谁告诉来者时光的存在?只有那些附着了时间痕迹的空间,岁月沧桑只可请时间沉淀,你我皆不过是匆匆过客。

圌山山青水秀,素为佛家修行的绝佳去处。圌山第四峰南麓的绍隆寺建于宋代,清康熙帝将此庙改名为“灵觉禅寺”,并亲书大匾,敕赐为金山分寺。

圌山很小,慢悠悠地看,半天就已足够;圌山很静,它处在金、焦两山之外,很少有人注意;圌山很美,它不事雕饰,自然天成。圌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有着江南其他山所不具备的雍容。当曾经的浮华与喧嚣归于流水时,圌山,在红尘边缘静静地等待着......

文节选自《邂逅镇江DE别样风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