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临死前写了一首诗, 朱元璋听闻后, 在场所有的官员全部被杀

没有规矩,不会成方圆。这句从古流传下来的谚语,告诉我们社会需要有序运行,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矩。我们现代的社会,设置了各种法律条文就是这样的目的。虽然在古代,也像现在一样有各种明文规定,但是这些条文所构成的秩序并不是最大的。封建时代,整个社会最大的最重要的规矩,就是要维护皇上的权威,因此大逆不道的罪名适用的范围相当的广,并且刑法相当的重,不仅会要了触犯者本人的小命,还会连累自己家族里的亲人,甚至连累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事例,因为死刑犯的一首诗,刑场上的全部官兵都被处决了。

这个死刑犯的名字的叫做孙蕡,他因为给当时的罪犯蓝玉题画,受到了牵连。蓝玉是谁?这可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下明朝江山的男子,蓝玉之所以被朱元璋处决,还是历朝历代都有的杀开国功臣的事。可以说,没有蓝玉的帮助,朱元璋是打不下明朝江山的,明朝的历史也会被缩短很多年。当时明朝刚成立不久,北边的元朝军队就开始蠢蠢欲动,蓝玉自告奋勇,带领明朝的军队北上抗击,不仅直接活捉了当时的元朝皇室成员,还顺带缴获了数量巨大的军事物资,非常受到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

后期,多疑的朱元璋受到小人的蛊惑,认为蓝玉有点功高震主的样子,对他看不顺眼,为了让自己的子孙顺利的接班,顺利把江山保在朱家子孙的手中,给他来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蓝玉给满门抄斩了,非常多的人替蓝玉赶到不公,对这样的暴君行为感到愤怒。孙蕡为了缅怀蓝玉,就给他做了一幅画。但这样的事情被人告发,结局当然是不好的,他也被判决了死刑。

孙蕡在临死前,想到了蓝玉,再想到了自己的命运,情绪上头,来了兴致,即兴作诗一首“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这首诗看起来晦涩难懂,换成另外一首诗就很明白了。飞鸟尽,良弓藏......批评朱元璋忘恩负义,在利用了蓝玉的价值后,就翻脸不认人,无情无义,全然不顾对他事业的巨大帮助。他以借此首诗诅咒大明的江山不会存续很久。

当时在刑场负责执行的人多达几十人,但是因为没有到执行的时间,所以没有砍掉他的脑袋,即使在他开始朗诵诗的时候,也没有加以阻拦,估计当时官兵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没听出是什么意思,只是以为是临终的遗言。但是在场的人里可是有锦衣卫的,一字一句都被记录下来,回去找宫里的学士翻译一下,竟然是大逆不道的讽刺,立马程秉皇上,朱元璋一看气炸了,感觉自己受到了无比严重的冒犯,因在刑场没有人任何人去阻拦,于是直接下令把当时负责坚守的官兵全部斩杀。可以说在朱元璋晚年时期,疑心病还是很重的,锦衣卫也渗透的无所不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