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剧中凌云彻的下五旗是什么

八旗制度是清天命帝努尔哈赤建立的一种兵民一体的军事政治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军队有极强的战斗力。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制度确立。

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基本完善。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这里也就是《如懿传》剧中凌云彻所谓的下五旗,反映了出身的卑微。

有人可能会问今天北京市的东二旗、东三旗、西二旗、西三旗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个跟八旗制度没有几毛钱关系。明代为了抗御外族的入侵在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同时还在长城沿线设置大批卫所保卫边防,为了供给驻军所需的战马在内地又设立了许多牧马草场和马房,并抽调部分官兵专职牧马,专职养马的官军按照所编的总旗-小旗分散牧马,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等就是以当时各小旗的编号和所处方位命名的官军驻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村落,这些地名也延续到了今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