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放着儿子朱棣不用,却传位给了孙子?只因他们太像了

众所周知,自古长幼有序,家里的老人去世了,首先享有继承权利的是儿子,没有儿子才能轮到孙子。这个办法从古时候就开始流行了,一直延续了几百年。然而在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却不走寻常路。他宁可将江山社稷交给羽翼未丰的孙子朱允炆,也不愿传位于当时雄才伟略的儿子燕王朱棣。这才上演了靖难之役,叔侄相争,骨肉相残的戏码。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去世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来继承大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朱元璋传位的故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封建王朝向来注重立嫡立长,所以大儿子朱标被立为懿文太子。这时已经略有成就的朱棣在祖宗家法面前没有任何异议。然而朱标没有活过他爹,早早就去世了。朱元璋虽然很是伤心但是太子之位不能悬空,本来以为得到机会,以后会扶摇直上的皇子们算盘竟然落了空。因为朱元璋下旨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继承大统。

大家可能纳闷了,就算是立长,大哥死了还有二哥。如果立贤当时的燕王朱棣无人能及,怎么轮也轮不到朱允炆的身上。其实如果仔细琢磨封建礼制的话,其实朱允炆和其他皇子一样都有继承权的。但是至于他为什么可以成功的上位,专家给出了几点推论。

首先,这可能是懿文太子临终时的嘱托。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和他的大儿子有着不一般的感情。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一个过河拆桥,大杀功臣的冷血暴君,然而他对辅佐他的功臣良将赶尽杀绝,就是为了铲除太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可以说他对自己的大儿子很是重视,以至于施加了太大的压力,懿文太子的英年早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朱元璋心怀愧疚,所以儿子将孙子托付给他,来继承大统是有理可寻的。

其次,肯定是满朝文武的支持了。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众多儿子里面,燕王朱棣跟他太像了。无论是性格方面还是为人处世,甚至比朱元璋还冷血无情。因为燕王常年征战沙场早就习惯了鲜血和杀戮。当时在朱元璋的压力下百官们就已经过的战战兢兢,每天提着脑袋做人,一不留神就会身首异处。原本太子朱标是个宽厚的人,没想到居然没有活过朱元璋。要是换了朱元璋的翻版朱棣上位,大臣们就更没好日子过了。于是,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的大臣们肯定是拥立弱不禁风的朱允炆了。

事实证明,百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朱允炆在位时注重文治,百官可高枕无忧,然而经过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掌权后又开始了大开杀戒。小编在想,朱元璋传位给孙子也许没有理由,只是单纯的“隔辈亲”也说不定呢。朱棣在历史上是个雄才伟略的好皇帝,但对百官而言,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上司。朋友们,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