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日本和服才是真正的唐朝服装?唐装并不是唐朝的服装

自此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由之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人们于是便都认为那就是真正的唐装,真正的唐朝的服装。其实并不是,和服才是最接近唐装的服装。

外国人所称的“唐装”,并不是真正的唐朝服装,而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着装,据APEC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士说,“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当初他们设计好服装后,大家一起讨论给这套服装起名,最后决定把这种服装命名为“唐装”。这主要是因为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应该叫“唐装”了。

尽管“剃发易服”政策已经随着清朝的覆灭而消失,但它的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满清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影响,满人服饰,诸如旗袍、长袍马褂等,却在民国以后保留了下来,经过西式裁缝改良,成为所谓“中国衫”、“唐人衫”、“唐装”。民国以后,旗袍马褂摇身一变,更名叫做“唐装”。今天被奉为至宝的所谓的“国服唐装”实际就是满人的旗装、马褂的变种。

这种所谓的“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那么真正的唐朝服装是什么样的?

"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饰。"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 "撰头"盛行的时代,"幞头"的样式也富于变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开元年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幞头"的形制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化。唐代的男子服装主要是圆领袍衫。传统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场合,如祭祖天地、宗庙等时偶尔用之,其他则以"幞头袍衫"为尚。

唐朝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日本的和服难道是唐朝服装吗?

日本文化源于中国唐朝,因此日本的国服、建筑、甚至武器都是接近唐朝标准的。比如寺庙和唐朝的一样、日本太刀就与唐刀相似;和服和唐装也是同源。

日本的服饰名称是由于日本人口最为广泛的民族——大和民族,所以取名为“和服”。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瑞丽女性,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没有较大的变动。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开始腰包在前面,后来移到了后面。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称的“洋服”。阔袖和基本样式差不多,和服多了个复杂的包包,后领开的非常大,据说是那个时代的日本男人觉得女人的脖子最漂亮。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由于当时的妇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动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残伤。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装。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和服也顺应日本的自然;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这也是和服的一大优点和特征。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

1644年,清军入关,颁剃发令,用武力和屠刀强制全民剃发易服,右衽交领特色的华夏传统服饰在普通民众穿著中渐趋消亡。满清统治者在全国大力推行满洲服饰,逼迫全体穿马褂、长衫,戴瓜皮帽和类似于毡帽之类的帽子。满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很多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满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

清朝历代皇帝都不遗余力的保护满洲服饰,说“满洲先民之遗风,自当永远遵守”“一代冠服自有一代之制”、“衣冠不可轻易”。就这样,“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满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结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