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话梨园」之四:四大徽班之春台班和北京西城

四大徽班中的春台班,也和四喜班一样,是从扬州乘船沿京杭大运河漂到北京的。春台班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老戏班社,与三庆班一样,也是乱弹兼昆腔、秦腔两腔的班社。清嘉庆六年以后,在两淮盐运总管、布政使、戏曲名家江春的支持和资金资助下来到北京。班中的一些主演大多是安徽安庆、怀宁一带的艺人。

嘉庆八年时,戏剧史家王芷章在《中国京剧编年史》中对春台班介绍的主要的名伶有朱大翠、薛万林、骆九林、王翠林等。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些个艺人都是著名的旦角。他们演唱的都是徽剧二黄,而且文武兼备,武旦戏、花旦戏很多,所以很受观众的欢迎。和三庆班一样,他们也在北京站住了脚

百顺胡同

春台班来京的班址就设在北京西城区的百顺胡同,离三庆班与四喜班班址所在的陕西巷很近,都在大栅栏胡同以西。

时光流驶,几十年过去了。到了道光中叶,几乎所有的徽班都改变了由旦角做主演、掌班的现状了,而改为老生做领衔主演和班主。这时,春台班请来了一位著名的老生余三胜。

余三胜是湖北罗田人,工文武老生。后来他到了天津,在侯家后的著名票房《群雅集》中活动。这个票房有许多的名票在其中,像《京昆十三绝》中的名丑刘赶三,就是其中的一个。而后余三胜到了北京参加春台班演戏。

由于他演技特别精湛,文武兼备,他的嗓音与徽派的程长庚和奎派的张二奎均有所不同,音色非常好听,声音柔美苍劲,委婉多姿。不以高调门取胜,而以醇浓的韵味赢得观众。他特别善于演唱[西皮]腔调剧目,尤其演唱有[反二黄]戏的剧目更是一绝,被称为汉派老生。他戏路非常宽广,拿手的剧目有三四十出之多,靠把戏、安工戏、做工戏,都非常擅长。如《定军山》、《阳平关》、《捉放曹》、《打棍出箱》、《战太平》、《空城计》、《盗宗卷》、《桑国会》、《南阳关》等等。他在《碰碑》、《乌盆记》和《朱痕记》中的[反调],唱出了人物悲愤、凄凉及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因此,被人们称为汉派第一老生。他收的徒弟虽不多,但有伶界大王美誉的谭鑫培拜在门下,足以给他增光添色了。

石头胡同

余三胜于同治五年逝世。他的故居就在北京西城区的石头胡同61号(原26号),与奎派老生的张二奎故居相距非常之近。余三胜的儿子余紫云和孙子余叔岩都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家。他们日后的活动,也基本上都离不开北京西城,余家一门三代为京剧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再说一位,京剧武生艺术家俞菊笙,他是奎派创始人张二奎的弟子。俞菊笙的父亲也是著名的皮黄名伶俞鸿翠,享名后居住在北京西城区的羊毛胡同,今西杨茅胡同。

俞菊笙

俞菊笙作为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不但能戏甚多,长靠短打,花脸武生戏无一不精,而且善于编演新戏,著名的端午节的应节戏《混元盒》,就有他的心血在内。俞菊笙的子孙也都是著名武生演员。

俞氏父子的故居,就在北京西城区的百顺胡同40号(原30号)。这也是昔日春台班的旧址。

作者张永和系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戏曲评论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北京《新剧本》杂志副主编、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

文字:张永和

图片:张永和

责编:周博男

审核:侯明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