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能与诸葛亮齐名的,只有他一人,但诸葛亮在这点上不如他

元末社会危机重重,群雄并起,海内豪杰之士,均有争霸天下的野心。早期的朱元璋与其他草莽英雄并无不同,首先求得安身立命,在此基础上求取富贵。但他开始重用读书人之后,他的胸襟就开阔起来,眼光更加长远了。中国历代开国帝王大都出身显赫,以平民身份起家的唯有朱元璋跟刘邦二人。他们都因知人善任而夺取天下,其中刘基就是帮助朱元璋夺天下必不可少的功臣。

刘基,字伯温。出生在青田武阳,并且相传他得到高人传授技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对用兵打仗也是有如神助,总能在危难之际,想出化解的妙计。朱元璋统一天下,他功不可没。民间的老百姓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常拿他和诸葛亮一起比做智慧的化身。

他的一生,大约可以以五十岁那年为分界线,五十岁之前他效力于元朝。五十岁之后辅佐朱元章。他在一中三岁那年就高中进士,做了江西高安县丞,后来又晋升为江浙儒学副提举,由于他疾恶如仇,曾几次三番上书弹劾御史失职的事情,都被御史大臣阻挠回去,刘基失去了对朝廷的信心,辞职还乡,隐居临安,每天纵酒高歌,泛舟西湖,以抒发心中的忧愤。

朱元璋率起义军南下,攻占金华、处州等地后,得知刘基才能出众,再三邀请,刘基应召出山,这些上面已经叙述,这里就不再重复。同年六月,陈友谅大军三十万攻克太平,利用水军威胁应天府。朱元璋帐内一时出现了主战和投降两种意见,有人说应该保存实力撤退,而有人却说要和他们决一死战,争吵不休,让朱元璋一时也很难做决定。刘基却什么也不说,朱元璋见他有些反常,就把他请到内室,想听听他的意见,刘基进了内室,激动地说:“主张投降和选跑的都应该杀掉。”他又解释说:“陈友谅为人骄纵轻敌,应当诱敌深入之后再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这正是称霸天下,成就帝王大业的绝佳机会啊,怎么能够放弃呢。”朱元璋听从了刘基的意见,命部下设计,里应外合,攻打陈友谅主力军,改变了当时群雄争霸的局势,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奠定了下一步扩展全国的基础。最后帮助朱元璋统一了全国,在这点上,诸葛亮是不如刘基的。

刘基为人性格刚直,不会趋炎附势,更不会以自己的好恶来影响对局势的判断。朱元璋打算撤换李善长相位,本来李善长处处为难刘基,这是一个扳倒李善长的好机会, 但是刘基还是秉公论事,说李善长能调和诸将,换相这样的大事必须慎重。虽然替李善长说了话,但是也没能阻止朱元璋,李善长最后还是离任了。朱元璋又想任命刘基的好友杨宪为相,刘基认为杨宪国虽有才干,但气量狭小,不能担任丞相的职务。

刘基还博览群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他的作品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刘基对历代帝王功成名就之后的心理非常了解,所以,他将朱元璋扶上大宝之后,隐退下来,最终得以保全,没有像其他功臣名将一样“意外”身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