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留下的两位顾命大臣,仅过去10年,两人双双惨遭灭门

都说汉唐盛世,唐朝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尤其是在唐太宗时期,周边的少数民族都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临死之前,他把太子李治,长孙无忌,褚遂良叫到塌前,拉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手,便嘱咐他俩以后一定要照看好李治,让唐朝越来越强盛。

李世民更是对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就可以不用担心国家。并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李治,说长孙无忌忠心耿耿,一定不能听信谗言而疏远长孙无忌。

从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二人,不仅是完全可以信任的忠臣,更是完全可以放心的重臣。

649年7月,唐太宗驾崩,随即太子李治即位,史称唐高宗。根据唐太宗遗诏,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李治治理国家。

虽说是顾命大臣,但李治不听他俩也没办法啊,毕竟李治已经21岁,啥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事事都听顾命大臣的,李治心里也不舒服。

就这么的,李治很不听顾命大臣的话,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又得想办法让李治听话,可以说他俩是真的出力不讨好。

对褚遂良,唐太宗是当做魏征的接班人对待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因此朝中有很多人不喜欢褚遂良。再加上褚遂良的后台没有长孙无忌硬,因此最先被针对的,便是褚遂良。

650年,李治和宗室贵戚一番商量,就把褚遂良贬到同州当刺史。想想一个顾命大臣,结果被外派到地方当刺史,还是挺让人无语的。

一直到到653年,褚遂良才被调回中央担任尚书仆射,持掌朝政大权,而这也是他的政治巅峰。

之所以褚遂良会比较好欺负,是因为长孙无忌不仅是托孤大臣,他还是李世民的郎舅,辈分上他比李世民都大,就更别说李世民的儿子李治。

讲道理的话,作为唐太宗留下来的顾命大臣,就算不能把持朝政,也能安全退隐。但偏偏他俩遇到武则天,在武则天的各种手段下,李唐宗室都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就更别说他俩了。

之所以武则天会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动手,一切原因都归根与655年,李治要不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都说皇帝的家事也算国事,因此李治便把朝中大臣都叫过去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结果呢,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这可把武则天气的,从那时就在想办法要弄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二人。

当然了,还是因为褚遂良比较好欺负,开完这场会,他就被贬为潭州都督,后来又被贬为桂州都督,再到后来,又被贬到爱州。

三个地方,分别位于现在的湖南,广西,越南。一次比一次远,以此比一次远离政治中心。在这种绝望之中,公元659年,褚遂良在爱州死去,时年63岁。

褚遂良死后,他的家人武则天都没有放过。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武则天想尽办法,把褚遂良的子孙后代全部流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灭门。

相比于褚遂良,武则天更加痛恨长孙无忌。但毕竟从辈分上武则天还是长孙无忌的晚辈,因此一直到659年,武则天才找到机会,说长孙无忌勾结朋党,伺机谋反。

在武则天伪造的假证据下,李治连和长孙无忌当面对质的心思都没有,直接听从武则天的话,先把长孙无忌流放到黔州,就是现在的贵州一带,然后再把长孙无忌的子孙宗族要么流放,要么诛杀。总而言之,长孙无忌也被灭门。

等做完这些,3个月后,李治又派人去找长孙无忌,让他自杀。在这种蒙冤流放,惨遭灭门的情况下,就算李治不说,长孙无忌估计也无存活之念。

虽说后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得到平反,但人都死了,家族都灭门了,平反又能有什么用呢?

想想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二人,一开始是跟着李渊混的,结果竟然被李渊孙子的老婆弄到灭亡,这下场这结局,真的是令人唏嘘,令人感慨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