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时期的锦衣卫都在干什么?为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实类似明代锦衣卫的特种组织,历代都有。在汉代有“诏狱”和“大谁何”,在唐代有“丽景门”和“不良人”,在宋代有“诏狱”和“内军巡院”,在明代有“锦衣卫”和“东西厂”。在古代的政治体系中它实际上是扮演着皇帝的耳目,也是皇帝维护皇权和掌握朝中重臣及封疆大吏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说类似的特种组织在我国古代任何政权,不管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各个割据政权都会有。之所以明代的厂卫更加出名是因为对明朝别有用心的抹黑所造成的,各个时期各个政权的类似特种组织其实谁也不比谁干净多少?

锦衣卫在明代是属于内廷的侦察机关,最为皇帝所亲信。初设于明太祖时,是内廷亲军,皇帝的私人卫队,不隶都督府。其下有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北镇抚司专治诏狱。从太祖朱元璋设立到嘉靖改革,明代锦衣卫一直只是针对朝中重臣和封疆大吏,并没有我们从影视作品中看的那些谁不谁都有资格被锦衣卫找上门。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凡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嘉靖初年改革后,缩减了其职权范围,改为“专察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这个时候的锦衣卫最为重要的活动是侦察“不轨妖言”,不轨指朝中结党营私之辈,妖言指如弥勒教、白莲教、明教等未经朝廷允许的非法活动。

嘉靖时期由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是跟嘉靖从小玩到大的同伴,在嘉靖登基后,他成为嘉靖最为信任和最有力的助手。这个时期也成为明代锦衣卫最后的辉煌期,此后的锦衣卫地位可以说是江河日下,不仅自己的独立性慢慢降低,甚至有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见到东厂提督太监还得下跪。但最后崇祯继位还曾一度禁止锦衣卫的活动,使得锦衣卫的原本职能尽数丧失。随后发生的己巳之变使得崇祯皇帝有了些许的清醒,就又恢复了锦衣卫的活动。

但是恢复活动的锦衣卫从皇帝那里得到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却是‘反贪’。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件事彻底激怒了崇祯皇帝,一是崇祯元年,皇帝下旨令户部调拨十万担粮食运往西北救灾,结果粮还没出京就只剩下五万担;第二件事是崇祯初年有个淮扬巡按御史,他曾经受命代理了几个月的巡盐御史,结果就是这几个月时间他就贪污盐税三十万两。

这两件事深深的触怒了崇祯皇帝,于是他就严令锦衣卫密查密报,并且全部此类问题都交由厂卫处理。要说明代锦衣卫的效率一直都是很高的,比如说崇祯六年,锦衣卫查到江西彭泽知县张子廉买通吏科给事中曹履泰谋求升职,并且同时抓获了这次交易的中间人;还有崇祯七年六月,锦衣卫又查到兰州知州李景时希望南京左都御史张延登能给他调到南京任职;同年锦衣卫又先后抓获在地方横征暴敛的四川安县知县钟士章、巴州知州杨文明、南直隶和州知州、六安同知、湖广京山县知县等一大批人。

但是崇祯声势浩大的肃贪行动却并没有对当时的现状起到什么大的作用。一是因为明末官场整体的混乱;二是锦衣卫系统自己的问题。比如崇祯中期的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这人就专门制造冤案,然后趁机勒索。还有就是他如果查到谁有问题,就故意先把风声透漏给他身边的同年,然后等待此人上门。如果能使他满意的话,他就不会再将此事上报。只有极个别确实无法使他满意之人,才会倒霉。

​由于崇祯皇帝的重视和确实有利可图,崇祯时期的锦衣卫们大部分精力都用到肃贪当中。但是所抓不是小鱼小虾就是没什么价值,并且由于厂卫自身的问题反而又造成明末官场更加的混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