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智慧故事

【故事】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人,蓟州渔阳,也就是天津市蓟县人,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窦燕山虽出身于富裕家庭,但起初,他为人不好,以势压贫,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他小斗出,大斗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正因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

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彰著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自己还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还在家里办起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没有钱的家庭,他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窦禹钩家有一个仆人,因为偷了他的钱,怕被他发现后受到惩罚,于是就连夜逃走了。临走前,这个仆人把自己的女儿留在他的家里,并给他留了一张字条,字条上说明了自己偷钱的事情,并说把这个孩子给他了,就算是还债了。

窦寞禹钩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不但没有怪罪这个仆人,反而非常的可怜女孩,于是他把这个孩子收留下来,并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成人,这孩子长大以后,该出嫁了,他又为她选择了一位非常贤德的丈夫。

当年逃走的仆人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的感动,于是赶了回来,哭着给他认罪并向他忏悔。窦禹钧没有追究过去的事情,还反过来安慰他。仆人非常的感动,他找人画了一张窦禹钧的像挂在了家里,早晚上香供奉,以表感谢之情。

窦禹钓不但常常帮助别人,还在自已的家里办理了学堂。他建了四十间书院,购买了几千卷的书籍,请来了一些品学兼优的老师。他把附近没钱读书的孩子全接到私塾里来,一分钱不收,让他们免费学习。他的书院在当时培养了许多有知识又品德高尚的人才,使当时的许多孩子有了很好的前途,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窦禹钩对待别人从来不吝啬金钱,但是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十分节俭,他把赚来的钱,只留下了够家里支出的一部分,其他的都用来接济穷苦之人。

几年之后的一个夜里,他又做了一个梦,又梦见了他的父亲,这回父亲对他说:“这些年你诚心改过,做了许多好事,积累了许多的德行,你的命运从此可以改变了,日后你不但可以长寿,还会有五个孩子,希望你好好地教育他们,将来他们都会有出息的。也希望你以后继续做善事,否则的话,一切不好的事情还是会发生的。”

从此以后,窦禹钩更加尽心尽力地做善事,帮助别人。果然,没过多久,窦禹钩的妻子就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接下去的几年,窦禹钓一共有了五个儿子。

为了让五个孩子将来都有出息,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在他的家规上有这个规定:“家庭之礼,俨如君臣;内外之礼,俨如宫禁。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织纺。和睦雍熙,孝顺满门。”

当时,国家正处在混乱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苦,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更多的事情,可是窦禹钓教育他的孩子说:“国家动荡不安。但你们不能松懈了学习,只有现在刻苦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为国家社稷做贡献。”

由于家教严格,窦禹钓又注意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他的五个孩子都非常的知书答理,孝顺父母。后来,五个孩子都先后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成为了朝廷的栋梁之材。他的大儿子窦仪官至尚书,二儿子窦俨做了翰林学士,三儿子窦偁任参知政事,四儿窦侃任起居郎,五儿子窦僖做了左补阙。窦禹钓教育五个儿子成材的这段经历,成就了流传后世的“五子登科”的美谈。

当时有一位侍郎冯道曾为他写了一首诗:

燕山窦十郎,

教子有义方,

灵桩一株老,

丹桂五枝芳。

窦禹钓由于多做善事,自己也做到了谏议大夫的官职。再后来,窦禹钩又有了八个孙子,长大以后也都成了有用的人才。窦禹钓最后活了八十二岁才去世,即使在今天,也算是长寿的人了。

由于窦禹钓的家属于燕山一带,因此后世之人都称他为“窦燕山”,这个故事,就是《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二句的由来。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多做好事,才能受到别人的拥戴,才能有幸福的人生。而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到正确的做人的道理,长大以后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有规矩的家庭风气,创造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