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们,来一场纸上丝路旅行

了解丝绸之路最好的方式,就是沿着丝路旅行,亲身感受长安西市的繁华、敦煌石窟的绚烂、北庭故城的苍凉。现代交通的发展,尤其是高铁的通行,使我们能比古人迅速百倍,轻松到达这些地方。倘若不能亲身走一趟丝绸之路,我们亦可捧读丝路旅行者的游记,和他们来一场纸上丝路旅行。

《大唐西域记》

玄奘的大名在我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已升华为舍身求法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玄奘于627年启程西行, 645年取经归来。回到长安后,玄奘一面翻译从天竺取回的经典,一面将自己的旅行见闻整理成书,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笔录,646年《大唐西域记》成书,进呈唐太宗李世民。

玄奘去天竺取经的路线,主要走的是沙漠丝路:从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过今哈密、吐鲁番,接着沿天山南麓行进,在今乌什县别迭里山口翻越天山,到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一带,继续沿楚河西行,再折而南下,从今巴基斯坦北部进入印度。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其沿途经过与传闻得知的超过一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历史、风俗、物产等情况,史料价值巨大,尤其对重建印度史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季羡林先生曾为《大唐西域记》作了详细的注,并主持了对此书的翻译,非常方便阅读。

《瀛涯胜览》

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丝毫不逊陆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可说是古代海上丝路最辉煌的时刻。随郑和下西洋的旅行者留下了若干游记,但其中最重要的非马欢莫属。

马欢是位对大多数读者而言籍籍无名的旅行者,他是一位通晓阿拉伯语的浙江人,以通事也就是翻译的身份,参加了1413年、1421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马欢第一次下西洋后便着手整理自己的旅行见闻,1416年初稿已成,但直到1451年才定稿,这部《瀛涯胜览》耗费了马欢大半生的心血。

马欢在书中记述了亲自到访的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情况,包括今越南南部、马六甲海峡、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西南部地区、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半岛南部等。

马欢的《瀛涯胜览》版本较为复杂,现有万明的校注本,不仅方便阅读,所据底本亦较好。

《马可波罗行纪》

丝绸之路是一条你来我往的路,13世纪蒙古人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帝国,东西方的旅行者行走在帝国的境内不仅十分安全,而且因为蒙古人对商路、驿站的重视,亦比往昔更为便捷。西行的旅行者中,柏朗嘉宾、鲁布鲁克、马可·波罗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东行的旅行者中,列班扫马的故事尚待我们弘扬。

在他们留下的游记中,《马可波罗行纪》起到了改变世界的作用。马可·波罗是一位来自威尼斯的商人,他于1271年启程东行,1275年到达元上都(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1291年从泉州出发回故乡,1295年到达威尼斯。后来马可·波罗参加战争被俘,他在狱中口述,狱友执笔记述,完成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马可·波罗前往上都,海上丝路、沙漠丝路、草原丝路都有所涉及。他从威尼斯出发后,先到了今霍尔木兹,经今伊朗、阿富汗到达帕米尔高原,接着沿塔里木盆地南缘,经今喀什、莎车、和田、且末、若羌,进入河西走廊,在今银川折向东北行,过今呼和浩特、宣化、沽源,最终到达位于草原的一座美丽城池——上都。

《马可波罗行纪》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中译本以冯承钧先生的译本最为通行。(陈彧之 整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