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水莹润如堆脂”王者之瓷——官窑

众所周知,宋代五大名窑 分别为: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瓷器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各类瓷器精妙绝,令人叹而观止。官窑瓷器是瓷器的一类,相对于民窑在制瓷工艺上要求更严格,因此官窑瓷器也更加精美。官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

常说元青花是一统江山君临天下,明青花是各领风骚火光炸天,那么宋瓷,就是高山仰止卓越千古。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历史上举世公认的顶峰。不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倔傲与空茫,可谓高山仰止。一线拍行秋拍藏品 h12100105致力于民间藏品出手渠道,正规平台,无流拍费、无鉴定费。宋瓷艺术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宏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照。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在琳琅眩目的中国瓷器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朴人眉于,被视为瑰宝。 官瓷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瓷,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因而高贵、难得便成为人们对北宋官瓷的第一印象。

特点: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明清景德镇官窑,近代常以帝王年号分别命名,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等。明清官窑亦称“御窑”,存世量极少。

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鉴定官窑五点:

1.器型

宋代官窑器型丰富,可分两类,一类为宫中陈设瓷,如瓶,炉,花盒等,器物多仿青铜嚣,玉器,具有器物型高古。制作精美的特点。另类为日常生活用瓷,如碗,盘,怀,壶,洗,盏等,具有器物端庄,制作规矩特点。虽小偏手中缺乏出土遗物佐证,但从博物馆展藏物来研究宋代官窑瓷器造型发展变化特点是,器型由大到渐小,由端庄大方向轻巧秀丽的方向发展,圈足由高而外撇向圈足矮小,足壁垂直和底足纤细演变。

2.胎体

宋官窑瓷器中陈设瓷胎较厚重,以达到器物沉稳端庄,日常用瓷多为薄胎,以达到秀丽轻巧。小编从博物馆物展中紫口铁足现象研究,其胎泥中除瓷土外,还掺入了大量紫金土。这样做是达到胎泥中的含铁量,瓷物烧成时因器口流釉及器底刮釉,形成黑紫色,亦成为紫口铁足现象。胎体紫黑色与釉青色交互映衬,相得益彰,色译古朴清雅,迎合宋代宫适文人雅士审美要求。

3.釉色

宋官窑瓷物不反追求造型优美而且釉色极为丰富,青釉,粉青米黄诸色为宋正品,呈灰青,黄褐等色属于宋次品。宋官窑精品极为难得,釉有厚薄之分,薄物釉层透明,釉面光泽很强,厚者纯正沉凝,温润柔滑,犹如美玉。

4.烧选工艺

宋官窑瓷物一般釆用匣钵单件装烧,因比没芒口物,器物底部烧制时部位放置垫圈与支圈。防止器物与匣钵粘边,接触部位均去釉汁,釆用垫圈装烧物瓷,物底部均有一圈露胎,支圈上支钉数目不一,瓷物底部留有支钉痕。最少五个最多十五个。

5.纹饰

宋官窑瓷物以釉色取胜,绝少有纹饰,如遇纹饰物且当心。

宋代瓷业生产高度发展,是中国瓷坛百花争艳、名品迭出的时代。为世人称颂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制瓷工艺精湛,是瓷苑中五朵艳丽夺目的奇葩。清丽素雅的汝窑瓷,纹饰精致的定窑白瓷,“汁水莹润如堆脂”的官窑瓷,满布“金丝铁线”的哥窑瓷,釉彩绚丽斑斓的钧窑瓷,各具风韵,争奇斗艳。它们不仅表现出宋瓷古朴高雅的艺术风格,也折射出宋人的审美情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