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高丽人,却成了唐朝著名将领,声威远达中亚

01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并与父亲官职相同。

但真正使他扬名立万的还是率军攻打小勃律国。小勃律原为唐属国,是吐蕃(今青藏高原)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于是造成了“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的严重后果。唐几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数次派兵讨伐,因地势险要,加之吐蕃进行援助,皆无功而返。

02

公元747,唐玄宗趁“开元盛世”兵强马壮之际,再次下诏,令高仙芝带兵,前去讨伐小勃律国,拨给他的军队是骑兵加步兵共一万人。军队西行,进入握瑟德,又经过疏勒,越过葱岭,渡过播密川,就驻扎在特勒满川,共走了一百天。

到底目的地后,高仙芝把军队分成三支,疏勒将领赵崇玼走北谷路线,拨换将领贾崇馞从赤佛路线,高仙芝、监军边令诚,他们选择的是走护密这条路线,事先约定在连云堡会合。

连云堡有守兵一千多人。城南边依山修寨,又有守兵九千人守卫。城下是婆勒川。当时正遇山洪暴发,川水上涨,大军无法渡过。但这时主帅的严令下达了——命令士兵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在对面的川边集合。

03

兵士们认为主帅疯了,都不相信他们能够顺利过河。前队的士兵沿河寻找,终于找到一处水面平缓的地方,大军涉水过去后,军旗没有沾水,马鞍也没有浸水。

当军队顺利过河,列好阵型后,高仙芝高兴了,对监军边令诚说:“刚才我们过河时,敌军如果乘机进攻我们,我们就会喂鱼鳖了。现已过河列好阵,这是老天在帮助我们讨贼成功。”

随后就上山挑战,没到中午,攻破了敌军,占领了敌人城堡,杀头五千颗,俘获了一千人,战马一千多匹,衣裳物资器械铠甲数以万计。

在攻下连云堡要塞后,大军还要深入内地作战,但监军边令诚却畏敌如虎,死活不肯再前行一步。高仙芝没有办法,只好留下三千老弱残兵让他在此据守,自己亲自率军前行。

04

三天后,登上了坦驹岭。但山岭极陡,下山后还有四十里路的路程。这时的兵士们已达体力极限,畏敌情绪开始在士兵中间蔓延。看到部队这样的士气,就是如期到达目的地,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了。高仙芝马上想到兵不厌诈这个道理。于是偷偷派二十名骑兵绝尘前行,然后换上阿弩越胡的服装来迎接大军。

到了山边,果然兵士们不肯下山,说:“您把我们带到哪里去?”正在踌躇的时候,碰上先派出的经过乔装打扮的二十人来了,声称:“阿弩越胡来迎接大军,我们已切断了娑夷桥。”高仙芝一听,马上装出高兴异常的样子,命兵将都下山。这样连哄带骗,又走了三天,阿弩越胡真的前来迎接了。第二天,到达了阿弩越城。

部队稍事休整后,随后派席元庆率精锐骑兵一千名的先头部队,前往小勃律国,并对国王说:“不攻你的城,我们只是借道到大勃律国去。”由于城中的大酋长都是吐蕃的心腹,他特意给准备前行的席元庆进行叮嘱:“如果酋长们逃跑,就拿出诏书叫住他们,赐给他们绸缎,他们来了,就都绑起来等我处置。”席元庆按他说的做了。高仙芝到了,把酋长们都杀了。

成为惊弓之鸟的国王和王后逃到山洞里,抓不到,高仙芝招降他们,万般无奈中,国王出来投降了,小勃律国就这样被平定了。随后马上派席元庆前去砍断了娑夷藤桥。就在藤桥被破坏的当天傍晚,吐蕃的救兵来了,但大军无法过河,只能是望河兴叹了。

从此,拂林、大食各族七十二国都十分震惊于唐朝大军的声威,投降归附了。

05

立了不世之功的高仙芝直接派人到京城报捷。但是在军队回到河西时,他的上司节度使夫蒙灵察因为他的越级报捷而发怒了,见面后直接骂道:“高丽狗奴才,你今日的成就都是从谁那里得到的?”

高仙芝害怕了,道歉说:“是御史中丞您的大力栽培。”

夫蒙灵察说:“知道这些,捷报不经过我就敢上奏,是为什么?奴才该杀,看你刚立了功,饶了你。”一顿斥责弄得高仙芝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收场才好。

监军边令诚看到夫蒙灵察这么压低军功,心想,这不世之功也有自己的一份,所以秘密向皇上汇报了此事,并且说:“立了大功的将领被上司无情的打压,那以后谁还会为朝廷卖力呢?”

唐玄宗此时正好大喜功,对开疆拓土的将领格外的偏爱,知晓此事的原委后,立即下诏高仙芝任四镇节度使,以代替原来的夫蒙灵察,并让他在朝中担任鸿胪卿、代理御史中丞要职。于此同时又下诏命夫蒙灵察即刻回京。

06

高仙芝回京以后,去拜见夫蒙灵察时,仍然像过去一样的躬行大礼,这让夫蒙灵察感到十分的惭愧。

公元750年二月,高仙芝又开始了更远距离的远征,他用同样手段击败了朅师国(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的军队,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三月十二日,大唐朝廷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朅师王,建立了傀儡政府。

经过这两次的征战,使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的势力发展到了其顶峰。与此同时,高仙芝也为个人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国高度赞誉为山地之王,声威远播中亚地区。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