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边境线向前推进16里,让中国获得出海权,晚年他却沦落为乞丐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丧权辱国的开始。虽然在《南京条约》中中国割让了香港岛,这对于请政府来说无关痛痒,一个小岛他们还看不上,然而在清国的北方,正有一头北极熊虎视眈眈——沙皇俄国。

在鸦片战争之后,沙俄觉得中国好欺负,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数个条约,每个条约都如刀割一般让国人感到阵阵剧痛,如1858年《瑷珲条约》,清政府割地60余万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又一次割地44万平方公里等等,在那个年代,我们只能是任人宰割,所谓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但是就是在国家积贫积弱,列强仗势欺人的年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不畏强敌,顽强的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他就是吴大澂。在吉林的珲春沙丘公园,有这么一尊雕像,一个身着清朝官服的中年男子,望着图们江的入海口。这尊雕像雕刻的就是吴大澂。是他把国界线向前移动了16里,让中国在东北重新获得了图们江的出海权。

吴大澂出生在江苏,同治六年进士,因在任上受到左宗棠的认可,被举荐进京。当时的东北形势严峻,沙俄随时都会进攻。清政府为了解决东北的事物派出了吴大澂为钦差大臣,办理东北边务。在上任之后,吴大澂带领官军不断的在吉林宁古塔等地勘察等,每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认真的勘察边疆。

1886年,吴大澂任中国代表正式和俄国进行边界问题的交涉,俄国不同意中国提出的立土字碑的意见,之一原来的界碑不变。吴大澂据理力争,再三辩驳,成功的推翻了俄方的无理要求,并且成功的收回了黑顶子这块军事要地。在立下土字碑的时候,他亲自前来观礼,并写下了“龙虎”二字,以寓意龙盘虎踞,永守国土。

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后,年过六旬的他,一介书生弃笔从戎,用一腔热血领兵出征。只可惜兵败如山倒,能力再大也无力回天,最后被革职回乡,沦落街头,形似乞丐,生活的困顿惨淡让他不得不靠卖自己的字画为生,不过四年便黯然离世。一世英雄却如此潦倒,可悲可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