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出家孰真孰假?中科院教授通过康熙御题隐文书法揭开谜底

李林忠教授

2010年初李林忠偶然看到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之《古刹谜踪》(上、下集)节目,片中介绍:在距今近350年前的顺治十八年正月初破五刚过,清宫突然传出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大清入关第一位皇帝,年仅24岁的顺治,竟然于“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三天后不到八岁的康熙继承父位。然而此后不久民间就沸沸扬扬传出顺治皇帝因爱妃去世而已去五台山出家。一件惊天“顺治谜案”由此而生。迷雾重重的皇宫讣告,铸成了“清宫大忌”,因而关于顺治的文字史料从此终断。然而民间传闻却与日俱增,使此谜案不断升级。如后来又盛传孝庄皇祖母带领孙儿康熙千里迢迢去五台山“礼佛”是“劝顺治回宫”;河南白云寺民间广泛流传康熙曾满朝銮驾,金瓜钺斧钦访该寺是“寻父”。白云寺附近村民保存有一幅坐龙椅穿朝靴,法号“醒迟”的老和尚彩色画像。而“醒迟”正是顺治出家的法号。白云寺中还有的最重要的实物证据是一块“康熙钦赐御碑”(半残,图1)。上有“常堂”两个大字,而且边上的小字清楚地铭刻着“康熙四十九年 钦赐奉”等字样。复原的“模碑”(图2),显示原碑只有四个棱形分布的大字“當、堂、常、赏”。不少学者,想用它来证明顺治曾在此寺为僧,以便解开“顺治谜案”。但今年此碑已整整300年了,四个碑文如何连读,究竟是何意,尚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更无从看出它与顺治的关联。“顺治谜案”未解,“康熙御碑之谜”又生。

图1

延此线索,李林忠教授开始探寻,并在2010年在《科学中国人》杂志撰文《解康熙御碑,破顺治谜案》,文章介绍,由于45年前曾在北京香山作过“四清”工作,多次听到当地老人讲顺治出家传闻,记忆深刻。中小学时,多次看《三国演义》,每次读到杨修解蔡邕“黄绢幼妇外孙齏臼”隐文碑,得出此八字隐文为“绝妙好辤”四字时,极为钦佩,记忆深刻。加上长期从事物理科研工作,有爱碰密谜的习惯,就想试探一下碑文的意义。

图2 御碑复原图

二.明文难解,隐文中求

李林忠教授发现,简单得只有四个最常用字的御碑,却有极其深邃的玄机。特别奇怪的棱形排布,让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转圈读。无奈之下只好用数学的方法,把“四个字的全排列”,共24种全部列出来,但还是找不到一个符合汉语规则并有明确意义的读法,更丝毫看不到与与“顺治谜团”有何关联之处。他排除了按通常明文字义去解释的可能性,反复看到那珠圆玉润笔力遒劲的四个大字,曾经寻思没准“它只不过是显示书法本领的“墨碑”,也许本来就没什么意义,所以才排成棱形。但是退而思之,康熙这位才高百斗的当朝皇帝御赐的碑文岂能没有特别的意义?!实在无计可施之时,只好“不会读就不读它”,先看它总体上有什么深刻的寓意或至深的隐密之举。

央视纪录片

小时候玩过隐字游戏的李林忠教授,知道汉语隐文的基本方法,对隐文有较敏锐的感觉。他头脑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御碑极可能是个隐文碑”。想到多次到此寻父的康熙,父子情深,在顺治仙逝之年,决不愿看到入关立朝开国的父皇,就此烟灭在民间传闻的茫茫迷雾之中。此时钦赐此寺的御碑,一定会隐藏着与顺治谜团有关的秘密,如用上隐藏着“顺治、皇帝、出家、为僧”之类的词字。他意识到应当全力投向寻求明文背后暗藏的隐文。

三、四个文字,四个隐文

汉语隐文绝艺最主要是笔划隐字。汉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特殊最富表现力与艺术魅力的方块字。虽然平常“一字一音一义”,但它神奇的魅力是一个字的笔划,可以用多种方法隐出符合时代背景所需要的隐字来。经过后复探索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下面的发现。为了看清隐文字是如何隐藏在“四个碑文”之中的,他以“黑色笔划”和“红色笔划”共同写出原碑文字。其中“红色笔划”表示要去掉的笔划,而“黑色笔划”则是要留下的“隐文字”(每个隐文附在该图碑文字右边)。

李林忠教授解开隐文真相

(1)、首先按照“當堂常赏”的顺序来看第一个“當”(繁体字)(图3)。可以从图3清楚地看到:去掉當字上半部“尚”字的头“小”字,只留下“宝字盖”和“口”字,两者结合恰巧成一个“白”字。而“尚”字下面的“田”字,将其左右两竖笔去掉,岂不是一个“王”字。上“白”下“王”,一个“皇帝”的“皇”字跃然纸上。“隐文碑”的设想,得到了初步证实。

图3 “當”字揭密图

(2)、再看第二个“堂”字(图4)。“尚”字头部的隐藏十分巧妙。但只须去掉宝字盖的横笔左边多一半,即可看到左面的“三点水”和右面的“台”字头的“三角形”形状。再加上“堂”字中间的“口”字,即为一个“治”字。果不其然,还是有隐字。而且已出现预期中的“皇,治”两个字。

图4 “堂”字揭密图

(3)、轮到看第三个“常”字了(图5)。“常”字破解重在破解它“尚”字宝盖以上的部位。乍一看上去,很难说它隐藏着什么字部,但只要仔细一想,把它和预期的“帝”字头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真是长了个“帝王头”。再给它下面扎上一条高档丝“巾”,就见到“帝”字了。有了“皇帝治”三个字了!那么第四个字,不用解就能知道应该是上面推测过的那个“顺”字了。

图5 “常”字揭密图

(4)、带着目标去揭密文字真舒坦。由图6,“顺”字左边的“川”字在“赏”字的“宝”字盖以上一眼就能找出来;而右边的“页”字,只要把中间“口”字的“上折”笔划与下面完整的“贝”字一靠拢就成。 “顺”字現身,“皇帝顺治”四个隐藏至深的密文終于揭开了! 没料到竟是如此“一针见血”,明明白白的“皇帝顺治”这四个大隐字。300多年的“康熙御碑”之谜,终于水落石出。

图6 “赏”字揭密图

四个隐文字的揭开,同时也揭开了四字碑读法应为“當常赏堂”,即“皇帝顺治”的顺序。这完全符合汉字古代的读法:“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想到原碑文四个字,有着极为明显的上下结构,而且四个字全是“尚”字头,明显表示“四个和尚”之意,也正是“是个和尚”的谐音。把它接在四个隐文字之后,正是明明白白告诉后来人的完美句子:“皇帝顺治,是个和尚”。其实只有隐文“皇帝顺治”四个字也是此意。

四、解开御碑,揭开谜底

有了康熙御碑隐文,揭开了300多年的顺治皇帝的三大谜案:

(1)确切解开顺治皇帝二十四岁时的“生死之谜”。同各地传闻一致,隐文确凿证明:顺治皇帝在二十四岁时不但没死,而且据御碑出现于康熙四十九年与白云寺村民传言的双重证据而得知,他活到了康熙49年,73岁时才仙逝。

(2)确切解开顺治皇帝的“出家之谜”。 隐文确凿证明:民间流传的“顺治皇帝出家为僧”,是绝对确凿的事实。

(3)确切解开顺治皇帝“身世结局之谜”。 隐文确凿证明;“顺治皇帝”后期确实是“五湖四海为上客”的悠闲僧人。他的确曾在白云寺为僧,村民有“身披袈裟坐龙椅,足登朝靴进佛堂”的醒迟大和尚的画像,有其可靠可信的渊源。御碑隐文揭出的顺治皇帝的“身世结局”之谜是:寿终地“白云寺”;终老时间“康熙四十九年”;终老身份是“醒迟大和尚”。

李林忠教授认为:御碑隐文堪称把汉语文字巧妙地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隐文构思之精巧,设定之奇妙,用字之超凡,达意之绝妙,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鲜艳夺目与神奇无比的隐文奇葩。顺治出家后又生活了49年,一定经过了很多地方。只有把他在各地的信息都汇聚起来,再经过专家学者与各界同志的共同协作研究,就一定能描绘出“顺治一生的完整图象”,彻底完满解开“顺治谜团”。

李林忠教授

李林忠,1941年生于四川安岳县。研究员,教授。原在中国科学院与国外长期从事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作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工作。曾任中科院HT-6B核聚变装置的装置负责人与实验负责人。国内外发表受控聚变研究论文70多篇。中国核学会,中国等离子体物理学会会员。国务院津贴专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