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安禄山的早期传说

安禄山是个不可思议的人物,在史书中他的形象被设定为叛乱者、逆贼。

然而,他的一生从独特的成长经历开始,在随坎坷命运漂泊的少年时代,曾作为盗羊贼险些被杀,却幸运从军,靠自己的才能和手段平步青云,在前线无数次立功后又吃了败仗,被问责而定位死罪,又因玄宗之令而九死一生,其后摇身一变被破格提拔,在权术之地的宫廷和官场拼搏,直到将庞大的军事力量掌握在手中,以建立新国家为目的的最终崛起,将救助玄宗及唐王朝逼到了危险的境地。可是他失明了,又为病痛所苦,眼看野心要实现,却因儿子的谋害突然死去。

安禄山的一生是痛快且波澜起伏、极富戏剧性的一生。作为一代风云人物或是充满英雄志向的破天荒任务,可以说即使在世界史上也不失为少有的奇类。

据记载,安禄山为营州柳城的“杂胡”,营州相当于现在辽宁省朝阳市,那里是东北编外各种人群往来、交流、杂处的要地。说其为“杂胡”,其实是包含鄙视之意,不如称其为“混血”。虽然是贬低人的说法,但实际上安禄山本人也公开称自己为“杂胡”、“杂种之胡”,以此来贬低自己、抬高对方和周围的人,博得了“欢迎”和“笑声”,这一招在唐玄宗宫廷里十分凑效,这也许是安禄山在魑魅魍魉的虚饰和嫉妒的世界里赖以生存的处世法则吧。

安禄山的母亲是阿史德氏,曾为突厥女巫。突厥王室为阿史那氏,与阿史德氏是通婚姻族,因此阿史德氏也是颇有势力的。关于安禄山的出生,有传说记载,身为女巫的母亲向突厥战神轧荦山祈祷后怀孕,他出声之际红光普照,妖星落在了其母的穹庐上,母亲认为儿子是神,遂起名为轧荦山。这一奇谈不仅在《安禄山事迹》而且在《旧唐书▪安禄山传》中都有相应的记述,在《新唐书▪安禄山传》中同时还记载了范阳节度使张仁愿视安禄山出生祥瑞之兆为危险,搜查了那顶毡帐,杀死了当地老幼,安禄山因被人所藏而幸免。

这种接受“圣血”的婴儿陷入危险而后又脱险的故事模式,在突厥祖先起源的传说故事里较为常见,而后又被蒙古人所继承。实际上,唐朝末年,安禄山和他的盟友史思明在范阳一代被称为“二圣”,民众为其建庙祭拜,唐朝地方官打算拆毁庙宇,却引发了当地士兵的反叛。

安禄山随母亲在突厥长大,突厥语是他的母语。后来,母亲作为填房嫁给了突厥贵族安延偃,成为了安家的养子。后来,突厥安家败落,十几岁的安禄山又投奔在唐朝做官的同姓亲族安贞节。此后安禄山成为“诸番互市牙郎”,也就是各种非汉族与唐朝进行贸易的中介。据说安禄山通晓“六番语”或“九番语”,就是突厥语、契丹语、奚语、波斯语、渤海语、古朝鲜语等等。总支,他有着非凡的能力,每天过着与不同种族的商人打交道的生活。安禄山的能言善辩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后来他的命运突然发生了变化。安禄山因盗羊被捉,遭到士兵棍棒殴打,眼看就要被杀时,他大声呼叫“大夫不欲灭奚、契丹两番耶?而杀壮士!”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从安禄山的话语和相貌中赶到此人不同一般,便放了他,让他在军中服役。这样,他与造自己一天出生的同乡史思明一起当上了“捉生将”即捕快队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从此走上了发迹的道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