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之时,士兵们明知在第一排会死,为何还要排第一呢?

在古代,只要是战争,必然是要死人的,而且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可能在战场上一些轻微的伤,最终也会导致死亡。比如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张郃,他的死因就是被蜀汉的弓箭射中了膝盖,其实膝盖中箭并不致命,致命的是感染。

所以,古人为了逃避兵役,也是想出了很多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残,比如隋朝百姓为了不上战场,就故意自残手脚,名曰“福手福足”。之所以说这个,意在说明,古代凡是上了战场的士兵,其实已经是经过第一轮淘汰了,也就是说站在战场上的士兵,已经做好了受伤或战死的准备,当然,这种准备也许是被迫的,比如怕家人受牵连等等。

古代士兵战场作战之时,并不是将领一声令下,大家一起往上冲,实际上是古代作战非常讲究阵型和列队。

当双方部队相遇之时,如果实力相差无几,双方并不会迅速展开攻击,而是选择列阵,以精锐士兵排头,然后双方互相冲击对方阵型。

如果双方陷入僵局之中,实际上死亡率并不高,因为士兵的体力有限,所以双方都会选择轮换士兵上战场作战。士兵真正的危险是来自于战败的逃跑过程,这时就会变成单方面的屠杀了,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都难逃厄运。

当然如果机动能力足够的话,很多军队的行军对应本来就是一种随时可以作战的战斗队形,例如蒙古骑兵在欧洲作战的模式,就是以小规模的骑兵以自由分散的形式,相互之间保留一定的间距,平行前进,任何一方发现敌人,别的地方的士兵就会迅速增援,围歼对手!

当然如果碰到坚固的城池,急于攻下,无法智取。只能选择强攻,这时会选择督战队在后督战,但凡后退的人都会被督战队处死,登上城头的士兵相对应的会获得极为丰厚的赏赐。不过这属于极端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