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尿壶干起的杂役,最终竟成为二品顶戴、富甲天下的的红顶商人

他是清王朝的二品大员,为左宗棠抬棺西征立下汗马功劳,慈禧太后亲赐匾额,赏黄马褂,闻名朝野。

他是当时无人企及的首富,商业帝国涉及钱庄、药材、军火、地皮,全盛时期资产价值2000万两白银。

他就是近代史上绝无仅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4朝,权势彪炳,富可敌国,叱咤商场,写意风流。

胡雪岩10岁入青帮,作为钱庄的学徒工,从倒尿壶的杂役做起,仅是成为钱庄的一名正式伙计,就历经了长达三年的坚韧侍师。其后因为患难之交王有龄发迹后的扶持,又恰逢庚申之变的契机,被王有龄委任“办粮械、理漕运”重任的胡雪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几乎掌握了全省一半的财政,这也算是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当然,胡雪岩的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还有一个人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是就晚清中兴名臣之一的左宗棠。但胡雪岩在第一次拜访以高傲著称的左宗棠时,遭到的却是冷遇,连座位都没有……其后因为帮助左宗棠献策解决了平定太平军的饷银问题,左宗棠对其另眼相看,千里西征更是为胡雪岩留下了结结实实的一笔。左宗棠有言:“设无此君,则前敌诸公亦将如何措手?”

其后,诸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也为左宗棠的洋务贡献了诸多勋劳,而左宗棠也保荐胡雪岩成为了当时绝无仅有的一代红顶商人。而胡雪岩为人的一生更为人所关注,除了识人借势的审时度势,更与自己的为富且仁分不开,其中为人称道的有胡庆余堂药号的创办,在当时的乱世先是为军队和灾区民众免费发放自己药号研制的“太平药”,其后将救死扶伤的对象不断扩大到全国,当然,这也为其积累了良好的声誉,更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于此,胡雪岩还开设了钱塘江义渡,为候渡乘客提供便利;并且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日本的中国文物。更鲜为人知的是,在当时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为此案的昭雪也立下功劳。

我们常说无商不奸,但在用人上,胡雪岩却常说“我看人总往好处上看。”一些别人不敢用的人,他却敢用,代表人物就是刘不才,这位家道中落的纨绔赌徒,帮助其拿下了当时上海丝业的龙头掌舵人庞二。在管理产业的人员上,他能坚持厚待有一技之长的刺头儿,关心员工利益,并且对有功劳的员工设立“功劳股”奖励,这也为其笼络了人心,有一个人投靠到其胡庆余堂门下后,从22岁一直干到了77岁,一直为胡雪岩效力了55年。

虽然胡雪岩作为一个生意人,讲究审时度势的“眼光、手腕、精神力气”,但在真正的民间生意上,他很重要的一项原则却是诚实。绿营军的军官罗尚德阵亡沙场后,同乡袍泽帮其从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悉数拿回存款和利息一事被广为传颂。对于开钱庄的心得,胡雪岩曾经说过:“信用有了,哪怕存钱连存折都不给人家,只凭一句话,人家照样会上门!”

表面上胡雪岩的生意的失败是因为其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但是其本源却是“成也左宗堂,败也左宗棠”,成为李鸿章与左宗棠相争中的牺牲品。他的戏剧性的一生,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生活上极尽奢华,但人无完人,胡雪岩以“仁义”为核心的经商之道,至今仍值得世人再回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