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闻 | 南宋绘画里的侘寂美学

南宋时期,画家们对于日常之美多有关注,大多与他们游历山川创作的写实作品有关,然而在多数作品中,我们竟可发现南宋画家作画的相同特点,诸如作品中大量的留白效果,画家擅于使用“马一角、夏半边”的边角构图技巧,这些极度空灵的作画状态,显现了当时画家们主张自然,崇尚简约的生活态度,更体现出他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观。

南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 轴纸本 水墨 48.7×27.7cm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喜欢在作画时体现侘寂的美学观,侘寂包含了世界,画家通过了解自我的世界,进而找到世界的全部,甚至整个宇宙天地。这种特殊的侘寂观念到底有何魅力?让南宋画家对其爱不释手,我们姑且先来了解侘寂美学,进而深入品味南宋绘画中特有的侘寂美学吧!

南宋 牧溪 叭叭鸟图 立轴 水墨 纸本 78.5x39cm 日本国立美术馆藏

禅宗里也有侘寂美学?

禅宗里也谈侘寂之美,该意涵源于小乘佛教中的三法印,亦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是禅宗里探讨人生无常、无奈的哲学思想,因此侘寂也可作“禅寂”解释。

南宋 牧溪 鸟荷图 藏于日本

追溯至唐代,中国的禅宗传至日本,日后被日本武士阶级发扬光大。禅宗的实践,体现在中日禅僧的日常修行。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日本僧侣到中国求取佛法,禅宗文化开始在日本蔚为风行,并占有主导地位。这种注重内心精神的禅意状态,并与道家合流的修行境界,逐渐也成为人们日常的习惯,侘寂的美学意识亦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茁壮滋长。

宋 莲燕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禅宗里的侘寂是一种不重视装饰的美学形式,其也被称作“事物的禅”,这是日本人面对事物所保有的极简态度,是他们的思想状态,也是他们的世界观。近代,侘寂的美学意识不仅体现在日本的禅宗、茶道,更在日本庭院中得到充分的实践,特别是枯山水庭院的风格表现,将其理念发挥到极致。从禅宗衍生出来的侘寂美学,有一种“去掉所有不必要的”理念意涵,由此显现出侘寂美学与禅宗密不可分的关联。

南宋 梁楷 释迦出山图轴

南宋绘画中的侘寂美学

从茶道的侘寂过渡至绘画里的侘寂,禅的修行逐渐在两宋时期开花结果,并在南宋达至鼎盛。禅的修行开始融入画中,宋代绘画也开始讲求参禅论道的重要性,这样的绘画理念在牧溪的笔下达到了高峰。

南宋 牧溪 观音图 绢本 墨笔淡彩 172.2x97.6cm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南宋画家牧溪,其作品在中国遗留较少,多流传至日本,江户时代日本的收藏家甚至将牧溪的作品视为珍宝,而后,牧溪的作品更在日本绘画史中获得崇高的地位。日本《松斋梅谱》评价牧溪的画作为:“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这种侘寂的美学意识大大显现在牧溪的画作中,例如《松猿图》、《潇湘八景图》、《远浦归帆图》、《六柿图》等等都表现了侘寂之美,特别是《松猿图》对日本的禅画影响最深。

《松猿图》

中国《画继补遗·卷上》也曾记载牧溪的禅画风格:“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牧溪的画作笔墨淋漓,颇具禅意,研究禅画的学者更推崇牧溪为禅画大师,牧溪作画无论是写形、写意,都摆脱了传统绘画的形式框架,以率真的笔法,简约的墨色,注重笔墨情趣,深具象征意义的特点,来诠释他的侘寂美学。

牧溪绘画中所具有的侘寂特质,不仅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禅寂之美,更有一种以画悟道,以画见证的功能作用,反映出画家内心修养的人生观。画者通过禅画来体悟,体验人生宇宙的真谛,这种绘画特色是不同于文人画家的作画风格,也是不拘泥于笔墨和气韵的作画形式,视生命的修行状态为最高的追求境界。

梁楷 疏柳寒鸦图 册页 纨扇 绢本设色,纵26.4cm,横24.2cm。

此外,又如另一南宋画家梁楷,其画作也具备禅画的特质,例如《六祖斫竹图》、《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疏柳寒鸦图》、《释迦出山图轴》等等。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曾评价梁楷的作品,他说道:“梁楷,东平相羲之后。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间画院侍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而去。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

梁楷通过减笔风格来诠释他的侘寂之美,正所谓禅画里追求“画中有禅,禅中有画”的美学观。梁楷借用水墨秃笔来写禅论道,并在画中留有大量空白,充分显现出禅宗里所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法精要,这不仅仅是一张经典的侘寂之作,更有弘扬佛法之意,留白更意味着道家思想中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马远 山径春行图

除此之外,其他的南宋画家,虽无画禅之意,但画作中同样显现了这种侘寂的美学观,与禅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画作中大量的留白,突显出多种的象征意涵,诸如马远的《山径春行图》,马麟的《荷香消夏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萧照的《山腰楼观图》等等。

马麟 荷香消夏图

由此可知,侘寂美学之所以受到南宋画家们的喜爱,大多是与顺应心灵,再现自然、不矫情做作的残缺美感有关。画家通过观其外界,体悟生命之美,并感知看尽势态繁华的人生态度,既画禅,也修佛,这种充满岁月感的侘寂画作,通过南宋画家笔下的这种苍凉、极简的笔墨氛围,将侘寂的美感发挥的淋漓尽致!

萧照 山腰楼观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