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难怪连秦始皇都要最先统一好交通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前,列国诸侯向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不说别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国的车马都没有一个共同的道路,道路有宽有狭,车辆有大有小。这个地方的车只能够在自己的地方行驶。但又在36郡的道路上都能很快的行驶,可就办不到了。若是秦国的兵车不能立即开到每个郡县,这么多城池怎么管得住呢?

于是秦始皇就规定,车辙要有两个车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尺。车的大小规定好了,道路自然就得修一修。这就是说36郡都应当有一定宽窄的驰道。这样一面改造车辆,一面修驰道。天下36郡都修起驰道来,从咸阳出发,北边通往燕国,东边通到齐国,南边通道吴国楚国,甚至湖边海岸上都修了驰道。驰道宽50步,每隔三丈还种上青松。

天下已经统一,各个地方都不在打仗,所有的兵器都收集到了咸阳来。铸成了很大的铜像,和好几个大钟。各个地方没有战乱,原来的士兵的,一部分就变成了修路的人,改良交通这件事很快就办到了。交通一方便,商业就跟着发达起来,商业发达,麻烦的事又多了。除了秦国以外,各个地方的尺寸、升斗、斤两完全不一样,怎么做买卖?

那个时候中国早已出现了不少工商业者,聚会在一起的大城市,比如说咸阳、洛阳、临淄、定陶、邯郸、大梁、寿春等。在这些大城市,差不多什么东西都能够买到。比如说北方的马牛羊大狗,南方的,羽毛象牙犀牛皮,油漆颜料,东方的海鱼食盐,西方的皮革毛制品等。又因为手工业不发达,农民们自己不打铁,不烧窑。工商业者自己不种地,不养蚕。随时可以买到粮食和布帛,甚至绣花的丝织品。全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为了通商的方便,也要求要有一个统一的制度。秦始皇就规定全国一律的度量衡,禁止使用旧且杂乱的度量衡,这么一来,全国老百姓就方便的多了。

交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度量衡的统一。可是还有一件最难办的事情。也必须有个妥当的改革办法,才能让百姓们彼此都能交往和了解。那就是语言和文字。中国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了。这么多人合成了一个国家,当然各有各的语言。那个时候各个地方虽然都有方言,可是已经有了一种比较普通的,互相可以听得懂的语言,叫做雅言。

雅言就和书面官话一样,这东西普通老百姓不怎么听得懂,可是各国的大夫和读过书的人都能够听懂。秦始皇就把这种雅言作为正式的语言。可是口头上的雅言写在书面上,应该用哪一种文字呢?秦始皇决定采用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为正式的统一文字。其余各地写法不同的文字,也跟那些杂乱的度量衡一样,一律废除。

本文由历史大讨论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