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自比老鼠 生120个儿子 后代1皇帝 1名将 1诗人

(说历史的女人——第426期)我国古代有一牛人,堪称最招牌式的人物,他曾自比老鼠。他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共生了120多个儿子。后代自然名人无数,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一个当了皇帝,一个是名将,一个是大诗人。这位招牌式人物究竟是谁?怎么能生那么多儿子?他的三个著名后代又是何人?预知详情,本回分解。

之所以说他是招牌式人物,是因为他的后代总是拿他当招牌,通过这张招牌提高自己的身价。当然,前提是这张招牌本身必须有身价。这个招牌不是旁人,就是汉朝的中山靖王刘胜。刘胜(前165年-前113年),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公元前154年,刘胜受封中山王。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即位之初,大臣们鉴于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弄得各诸侯王很不自在,刘胜做为中山王,当今皇上的哥哥更是感觉不爽,于是,刘胜觉得要找个机会去跟他老弟说说这事,也就是去告个御状,诉诉委屈。

建元三年(前138年)十月,中山王刘胜与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济川王刘明来京朝见汉武帝。汉武帝设酒宴款待这些哥们儿。刘胜在席间面对那些山珍海味,根本就没有心情吃,并且一听到音乐声便哭泣起来。汉武帝一愣,问他为什么哭泣,刘胜回答说,“臣听说悲伤的人听不得抽噎的声音,忧愁的人听不得叹息的声音。所以高渐离击筑在易水之上,荆轲因此低头而不食……现在臣心中积压许多忧伤,每当听到幽妙精微的音乐,不知不觉地就会涕泪横流。”接着他就把这些日子受到的委屈向他老弟一吐为快。

刘胜大概是说,朝中那些大臣也太过分了吧,动不动就挑我们诸王的刺,他们哪里知道我们的难处?我们远离京城,在外面是好混的?再说了,这天下是谁的天下?还不是咱们刘氏的江山吗?哪有他们成天说三道四啊?于是他弄了个比喻,把自己比作老鼠。他说,“臣听说土地庙里的老鼠不能用水灌,屋里的老鼠不能用烟熏。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这种老鼠托身的地方的缘故。臣虽轻微,但有幸得到皇上的亲近重用;地位虽卑下,但能作为东方的藩臣,从亲属关系说来,还是皇上的哥哥。现在朝廷群臣与皇上之间没有血缘亲情,没有承担国家的任何重任,却结成朋党发出偏私的议论,相互勾结,使宗室皇族受到打击和排斥,骨肉亲情冰雪般融化,臣私下很为此悲伤……”

经刘胜这鼻一把泪一把地一通诉说,汉武帝也心软了,于是他就开始增加对诸侯的礼遇,废止有关官吏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文书,对诸侯王施行优待亲属的恩惠。刘胜为诸王谋求了好处,从此名声大震。不过此人没有什么大志,也从不参与什么权力争夺,只喜欢吃喝玩乐,纵情声色。刘胜曾与他的同母兄赵敬肃王刘彭祖说:“为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他整天就知道享受,妻妾成群,还挺能生,比皇帝都厉害,一生共生了120多个儿子,若加上女儿,估计得有200多个。班固在《汉书》里记载,“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不过由于他不参与政治斗争,倒也一生平安,享受了一辈子,53岁善终,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

不过由于他的特殊的皇族身世,成为后来他的后代们的一张招牌,被打来打去。比如刘备。刘备(161—223)是刘胜的十三世孙,二人相差326岁,刘备出生时,刘胜已死274年,但刘备刚起事时也常常打着刘胜的旗号吓唬人,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据不完全统计,整部三国演义,刘备打着老祖宗旗号,说洒家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就多达13处,可见这张招牌的杀伤力。

不过也难怪,尽管刘备的祖父当过官,但他父亲刘弘早亡,到刘备时,已经家道中落,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不过小刘自小胸有大志。他家屋舍东南角有一桑树高有五丈多,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不过刘备却不喜欢读书,喜欢遛狗、骑马,还爱好音乐(估计也是个追星族)、爱穿很时尚的衣服,十五岁时已经身长七尺五寸,两手过膝,双耳垂肩。也就是说,他的胳膊超长,站起来,两手可以垂到膝盖以下;耳朵也超级大,能挨着肩膀,他不用照镜子,直接可以看见自己的耳朵。加上小伙子身材魁伟,穿衣服又比较讲究,这就使小刘看上去酷毙了。

刘备这派头往街上一站,能镇住许多小混混,跟侠客似的。也就有不少江湖人物前来结交。比如大名鼎鼎公孙瓒。公孙瓒看出刘备这人将来必成气候,他当官有钱之后也就经常资助刘备,二人关系比较铁。可在那时候,天下大乱,出去混,想成就一番事业,还得靠本事,不是你长相奇特,有富贵相就可以了。可是具体到刘备自己,书读的太少,肚里没货,武功也实在差强人意,也没有钱,但还想搞成点事情,咋办?他就想了一招,弄个招牌,为自己打广告。于是就想起古代有个刘胜,还是汉武帝的哥哥,号中山靖王,这人挺牛,还是自己的十三代祖宗,于是就把刘胜当自己的招牌用了。这招还挺管用,蒙住了不少人。比如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都曾慕名前来结交刘备,给刘邦捐款。

后来刘备结交了关羽、张飞,水镜先生给他推荐了诸葛亮,公孙瓒又给他推荐了赵云,这几个哥们就一起打天下了。就这样刘备越搞越大,当了皇帝。刘备算是刘胜的后代中第一个名人。接着说刘胜后代中的第二位名人,是个名将。

大家都很熟悉一个闻鸡起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祖逖是位名将,不过当时的祖逖可不是一个人在那儿闻鸡起舞,他还有个同伴,就是今天咱们要说的刘胜的后代,他叫刘琨。刘琨(271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晋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

刘琨的祖父刘迈,曾任西晋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官至光禄大夫。刘琨也是官宦世家,自小多才多艺,他工于诗赋,颇有文名,曾为当时的“二十四友”之一。当时的皇后贾南风之侄贾谧不仅才华出众(被誉为有贾谊之才),而且又有权势,在其身旁便聚集了一批豪族贵戚出身的文人,互相唱和,号为“二十四友”,其中最有名的有陆机、陆云、石崇、左思、潘安等,还有就是刘琨。但刘琨胸有大志,当然不会满足于文章词赋,后来就“弃文从武”,终成一代名将。

刘琨与祖逖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常常抵足而卧,同被而眠。两人都有着建功立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理想。一次半夜,祖逖突然听到鸡叫,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这是老天在激励我们上进!”于是两人就一起到屋外舞剑练功。刘琨对祖逖说:“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他意思是,现在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你我当建功立业。若有朝一日,你我逐鹿中原,当相互避开,不要手足相残。之后,他们分开,各干各的。祖逖成为一个北伐名将,为恢复中原立下赫赫战功。刘琨也成为了一员名将,为保家卫国、抵抗外敌做出了重大贡献。

跟祖逖一样,刘琨开始也是看不清天下大势,西晋八王之乱时,被诸王利用,打来打去,打不明白,究竟为谁而战。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称帝,刘琨被司马伦任命为为冠军将军,领兵三万抵抗成都王司马颖,结果在黄桥大败;齐王司马冏辅政后,刘琨因出身名门,被任命为尚书左丞等职,他又为齐王效力。302年,司马冏兵败,刘琨又为范阳王司马虓效力。304年,晋惠帝被张方胁迫迁都长安。305年,刘乔攻击司马虓,刘琨援救不及,导致刘琨父母皆被俘获。306年,刘琨从幽州求得八百骑兵,击破东平王司马懋,战败刘乔,才救出父母,又斩杀司马颖麾下大将石超。同年,司马越将晋惠帝救回洛阳,刘琨因功被封为广武侯。

直到光熙元年306年,刘琨才真正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这年九月,司马越派刘琨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刘琨带领一千余人辗转离开首都洛阳,于307年春到达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的晋阳经历战乱,基本上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俟的环境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不到一年晋阳就恢复了生气,成了晋朝在中原的少数几个存留抵抗势力之一。当时的晋阳南面是强大的匈奴前赵,北面是正在崛起的鲜卑代国,东面是和段部鲜卑结盟的幽州刺史王浚。刘琨为保卫晋阳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和前赵石勒等大将进行了多次艰苦的战斗。

前面说过,刘琨多才多艺,还是个音乐家,他很善长吹胡笳,曾创作有《胡笳五弄》等作品。有次数万匈奴兵围困晋阳,但刘琨的守兵很少,他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城破,于是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刘琨登上城楼,俯眺城外敌营,冥思苦想对策。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于是下令会吹卷叶胡笳的军士全部到帐下报到,他们很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那边吹起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胡笳五弄》。吹得既哀伤、又凄婉,匈奴兵听了军心骚动。半夜时分,再次吹起这支乐曲,匈奴兵怀念家乡,军心涣散,居然洒泪撤军。刘琨这招简直比诸葛亮空城计玩的还妙。

刘琨吸引了许多人志愿抗击匈奴。313年,晋愍帝继位,封刘琨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建兴三年(315年),刘琨被晋愍帝封为司空、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刘琨辞去司空,接受都督之职。316年,石勒出兵进攻并州,刘琨率军迎敌,中伏大败,丢失并州,只身投奔幽州刺史、假抚军大将军段匹磾,并与其结为兄弟。同年,西晋灭亡,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后,加封刘琨为太尉,并赐他名刀一把。刘琨发出豪言壮语:“感谢陛下赐我名刀,我发誓要用它割下石勒、刘聪二贼之首!”

317年,刘琨与段匹磾约定讨伐石勒,段匹磾推举刘琨为大都督,歃血为盟,传檄各地首领,齐聚襄国。刘琨、段匹磾率部进驻固安,以等待各地义师。段匹磾的从弟末波接受了石勒的丰厚的贿赂,独独不肯出发,破坏了这次计划。刘琨、段匹磾因势力单薄只好退兵。

318年,段部鲜卑内斗,段末杯击败段匹磾自任单于,并俘虏了刘琨的儿子刘群。刘群得到段末杯的厚待,便给刘琨写密信邀请他共击段匹磾,投靠敌人,谁料密信被段匹磾截获。段匹磾将刘琨下狱。刘琨的儿子这封信就没有到刘琨手中,刘琨被抓实在冤枉。东晋权臣王敦与刘琨有仇,于是趁机派人命令段匹磾杀掉刘琨。刘琨就这样被冤杀了,去世时年仅48岁。唐代名相房玄龄在《晋书》将刘琨与祖逖同列一传,并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刘琨除了是为武将外,他的文学和音乐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刘琨的诗文风格激昂悲壮,充满对战乱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敌人的决心。被囚后所作的《重赠卢谌》是其代表作。此诗描述了自己忠君爱国和壮志未酬的心情,其中有千古名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在音乐方面也很有成就,创了《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五首琴曲),在传统的琴曲中加入北方游牧民族的音调,描写北方历经战乱的景象,抒发了思乡爱国之情。

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中第三位名人便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其祖先为汉景帝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很有诗才。

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此时的刘禹锡才23岁,可谓前途一片光明。贞元十八年(802年),他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805年正月,唐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交好,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

此时的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形成了有名的“二王刘柳”集团。他们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进步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者,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刘禹锡一生的政治生涯颇为坎坷。他先后任过远州、连州、朗州、播州、夔州、和州、苏州、汝州、同州等地的刺史。几乎赶上后来的苏东坡了。直到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刘禹锡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他虽然历尽打击和磨难,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这也注定了他的诗歌的大气磅礴的豪迈风格。他著作颇丰,尤以山水诗著称。他的山水诗或者充满豪壮之气,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或者恬淡平和、意境开阔,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等。刘禹锡的咏史诗也十分为人称道,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等都是名篇。

另外刘禹锡的辞赋也很著名,如《秋声赋》《伤往赋》等。除文学外,刘禹锡还有一定的哲学造诣,有一定唯物主义倾向,史家认为比柳宗元的哲学素养要高,主要著作是《天论》三篇。

结语:刘胜这人,尽管一生平庸,没干成什么大事,但喜欢享受人生,所以子女成群;但也因其特殊的皇族身份和地位,使其成了一位招牌式人物,他因子女众多,后代当然名人也多。本文列举的这三位,一个皇帝,一个名将,一个诗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当然也许在他的后代中可能还有更著名的,小编还没有发现,若哪位朋友知道,还望不吝赐教!(文/冰岛啖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