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主角竟是一个戏子,祠堂发悲音,是女一号的死亡征兆!

题:《红楼梦》写的是江宁织造曹家事

文/李铁

胡适说,贾家就是江宁织造曹家,他也找到一些例证,但这些都只能算是线索,并不能说服其他人,因此陷入了“曹贾互证”的逻辑怪圈,这导致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质疑声音不断。其实,《红楼梦》的确写了江宁织造曹家,有力的证据就在文本之中。

人们都很熟悉“睛雯病补雀金裘”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其实也明确告诉我们,贾家就是江宁织造曹家。

雀金裘也叫乌云豹的氅衣,乌云豹是狐狸脖子底下的厚密皮毛,这件衣服其实就是以乌云豹为里,以雀金呢为面的大毛狐裘。雀金呢的特点是“金线辉煌,碧彩烂灼”,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鸟羽金线。

由于孔雀并非中原地区的原生鸟类,所以,原料特别稀少,历史上,可能只有南京的少数工匠能织出这种罕见面料。又由于其工艺特别繁杂,价格昂贵,一般也只有皇帝的龙袍上才偶尔使用。上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在万历墓中出土的龙袍上,就有雀金呢点缀。

贾母给了宝玉一件雀金裘,宝玉必须穿这件衣服去参加舅舅的生日宴会。但是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没法向贾母交待。于是麝月赶紧打发老嬷嬷找能工巧匠织补,但老嬷嬷找了很多老裁缝,都不接这个活,所有人都不认识这是什么材料,只好又把衣服拿了回来。

然而贾府普通丫头晴雯却一眼认出,这是“孔雀毛拈了金线织的。”显然,她对这种面料非常熟悉。

给万历皇帝做龙袍的是南京司礼监,正是江宁织造前身,它也是历史上记录唯一能织出这种鸟羽金线的地方。而作者和晴雯对这种面料都很熟悉,说明贾府代指的就是江宁织造曹家。

《红楼梦》文本中说,雀金裘是“哦啰斯国”进口的,但这是作者的“假语”,因为孔雀也不是俄罗斯的原生鸟类,他们的制造工艺比中国匠人要差很多,更不会有这种东西。

清朝时,曹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亏空甚多,曹寅在世时对此就很着急上火,到死也没能解决。后来,雍正上台了,对所有官员进行了审计,曹家也不例外。但曹頫认为,这些钱主要是康熙南巡时修建行宫的花费,曹家自己并没有用,所以总觉得皇上不必追究他家的责任。但亏空甚多,总是要还的,曹頫多次向户部请求宽限延期。雍正也知道钱是怎么花的,一再准许延期。

但雍正认为这些亏空必须由曹家承担,时间太长也不行。曹頫一拖再拖,让雍正很不满,最后找个借口,把他查办。然后把曹家抄了,曹頫押送北京,让他“枷号示众”。

皇家的债还不起,作者是不敢鸣冤叫屈的,口不能言,但又很想申诉一番,所以,这个冤情在《红楼梦》中的描述有很多,只是写得很隐晦。

比如,一般认为风月之情是指男女之情,但在作者的字典里,风月其实就是皇上的代名词。繁体字风月里面就是“虫二”或“二虫”。第四十回,贾母带着众人到了探春屋里,探春屋里悬着草虫纱帐,板儿跑过去看了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直接说出了“二虫”。其实,这“二虫”有着特殊的含义。蝈就是国虫,蚂蚱为蝗虫,就是皇虫,这两种虫子都是皇上的代名词,是不能说的,板儿说了,就挨了刘姥姥一巴掌。

《红楼梦》第五回中,太虚幻境大门上写了一幅对联,上面就写着“可怜风月债难酬”。脂砚斋在文本中也曾批注:一切都从财字上来。这说明,作者对曹家“风月债难酬”这件事情非常关注。

当然,“风月债难酬”的不只有江宁织造曹家,雍正年间,不少官员都被抄家了。作者在《红楼梦》中,是以“两株枯木”来概括和形容曹、李两家的。在南京话里,曹和桃是同音字,“两株枯木”的桃、李就分别指代江宁织造曹家和苏州织造李煦家。

《红楼梦》中,作者多次提到“两株枯木”,比如在香菱“判词”中,就写“自从两地生枯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除了第五回,在《葬花吟》作者也写到:“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雍正上台后,曹、李两家都受到打击,“桃飘”、“李飞”正是当时两家境遇的写照。

在第七十八回,书中讲了林四娘的故事。写姽婳词时,作者写到“可怜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其中的林就是“两株枯木”的意思。这句诗是说,朝纲中的文武大臣,都不及曹、李两家的功劳大。这种话一般是不能说的,但通过讲林四娘的故事,作者顺理成章地说了出来。

另外,康熙“南巡”时,曾经四次驻跸江宁府。作者对此铭记于心,用写省亲来写“南巡”事。在清朝,江宁织造曹家还是唯一生产“上用纱”的指定单位,《红楼梦》中也提及荣国府是可以生产这种产品的。再一个是作者对“三春”非常关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这个词。这些事例都是江宁织造曹家的事,作者对此耿耿于怀,让我们得以确定,《红楼梦》写得是江宁织造曹家事,作者一定是曹家人。

确定了《红楼梦》作者姓曹,什么弘晳、弘皎、石头、空空道人、多人所写、或是一帮女子所写等等说法,都可以被彻底否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