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神农尝百草的时代(五千年的点滴)

这应该是正式进入五千年的历史之前的最后一篇,后面就正式进入华夏五千年文明了。还是那句话,我这个五千年的标准是《史记》有所记载的内容就划在五千年当中,《史记》没有记载的就算是史前时代,五千年的片头,或者说引子。

《史记》是从黄帝开始正式记载的,至于今天要说的神农,只给了一句话:“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就是说黄帝发达的时候,神农氏已经开始衰败了,所以理所当然地被轩辕黄帝取而代之。

那么神农是谁,说出来您肯定也不陌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炎帝。现在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人家炎帝神农也是有股份的。关于神农氏的记载,最早出自《竹书记年》,这是一本战国时期魏国人做的史书,说起来比《史记》要早一些,似乎离历史发生的原点更近,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可信度也还有待商榷。一个是这本书在宋朝的时候曾经散佚,消失过。后来又被重新整理出来,重见天日。那么这里面有多少还是原文,有没有后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加进去的私货,这个不得而知。再一个是《竹书记年》的记载有些内容跟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相违背,这也增加了其可疑程度。不过这本书估计会受到现在很多人的喜欢和追捧,因为这本书有很多阴谋论的内容,用阴谋论颠覆了很多正史的记载,非常符合当代很多中国人的胃口。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柏杨先生,他就采信这本书的内容,在《中国人史纲》当中否定了尧舜禅让,这个我们到时候再说。

不过《竹书记年》应该是记载神农氏情况和事迹比较详细的书籍,后来的《资治通鉴》、《帝王世纪纂要》等书在提到炎帝神农的时候,都是直接复制粘贴的《竹书记年》。

神农的形象很有意思,他是牛头人身,不知道他的这个形象跟传说里阴曹地府的牛头马面是谁借鉴的谁。不过现在大部分神农的画像都没有直接给他安一个牛脑袋,毕竟也是华夏始祖之一,弄一个完全牛精的形象太不尊重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神农氏的画像都是人的脸,然后脑袋上长两只牛角就算对得起他这个牛头的记载了。

那么为什么会记载神农氏牛头呢,这个我觉得还是跟他这个农业始祖的地位有关。因为中国人耕地,几千年来主要依仗的就是耕牛。毕竟农业机械化也没几年,过去耕牛都是农业的象征,可金贵了。牛跟人一样,是不能随便杀的,哪怕是你自己家的牛,你杀了一样犯法。包公审过一个牛舌案,就是私自屠宰耕牛的事情。所以过去吃牛肉可是费了劲了,不让杀啊。《水浒传》里顾大嫂杀牛开赌,就是涉黑的象征。古代中国人要是有钱能吃肉,主要的肉食也是猪肉羊肉和狗肉(抱歉,确实有狗肉),牛肉很难摆上餐桌。像《水浒传》里写的大口吃牛肉,这主要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扯远了,接着说神农,有个“农”字,肯定跟农业有关系。传说神农三岁知稼穑,就是他学龄前的时候就知道怎么种地打粮食了,长大了教会了人们种地耕田,是保护农业的神。同时他更为著名的事迹是神农尝百草,就是品尝各种草药,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所以他也是中国掌管医药的神祗。还有一部《神农百草经》,当然也是寄托款儿的,成书于秦汉时期,作者是谁就不清楚了。

不知道您发现没有,中国上古传说中的这些神圣并不是谁随便一琢磨就弄出来了,它的先后顺序其实体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有巢氏和燧人氏所代表的建造房屋和使用火使人脱离了动物的序列,走向高等生物的标志。到了神农氏这里,农业和医药代表了人类开始掌握了科学技术,正式迈向文明社会。

所以神农氏的时代基本上就处于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第一个标志是人们开始使用磨制的石器,也就是不光是把石块儿敲敲打打了,而是磨出各种形状,这就属于精细加工了,东西就更加精美,用我们现在教科书上常说的一句话:劳动生产率更高了,产品更丰富了。

这个代表就是这个时代开始出现了种植农业,当然不是神农教的,而是逐步摸索出来的。这样获取食物的方式相比于过去的打猎和采摘来讲,收益就稳定了很多,虽然也是靠天吃饭,但是毕竟收获是可预期的。

不过当时还是没有诞生医药学,毕竟太早了,但是已经有了原始的畜牧业。因为当时人们打到的猎物也比较多了,有的还活着,暂时吃不了,就先养起来,等到阴天下雨没收成的时候再杀了吃。到这个时候,人类就正式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其它的动物都只能变成俯首听命的了。

这个时代的遗址在我国有很多,但是您注意,这些都不叫遗址了,而是叫文化了。比如您在历史教科书里学到过得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之所以不叫遗址,而叫文化了,一个就是因为开始定居生活,出现了村落,人类社会的味道越来越浓。再一个,一些个精神文化的东西开始出现了,人们开始懂得美了。

比如人们用的器具,主要是各种盆儿啊,罐儿啊什么的,都是实用器,但是人们开始在上面画各种图案,虽然都很简单,但是这就是最初的装饰,可见人们不光是只要东西能用,而开始追求好看了。我家里有一个马家窑文化的陶罐,上面有一些网格状的图案,看得出来先民们还是有所构思的,不是瞎画。当然,您非要这会儿就画一个泼墨山水,这就太难为人家了。

同样有彩陶的还有仰韶文化,另外还有一个河姆渡文化的黑陶,也都不错。

这还不算,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玩玉了,要说陶器还是实用器的话,这就完全属于观赏器了,说明当时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已经很丰富了。这里面比较著名的有红山文化那个玉猪龙,您到各地古玩摊上都能看到一堆一堆的仿品;还有就是良渚文化的玉琮,央视“国家宝藏”还专门做过它的节目,当然,地摊上也不少仿的。

另外,据考古发现,当时已经有了用骨头做的笛子,已经有七个音阶了,这几乎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飞跃了,不光是实物,连音乐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都有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半坡那个陶盆上发现的那些个符号,是不是文字的雏形,这我不敢说,不过至少说明这个是人们用来记录一些东西的代码,比打绳子扣做记录的时代算是前进了一大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