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柳黛写了一篇文章来描述张爱玲,令张爱玲很生气

民国有四位女作家苏青、潘柳黛、张爱玲、关露,被称为是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坛的“四大才女”。 苏青、潘柳黛、张爱玲这三个人本来是好友,可是潘柳黛写了一篇文章来描述张爱玲,令张爱玲很生气,和潘柳黛断交了。

潘柳黛讽刺张爱玲的贵族出身,用词太毒舌了,对于张爱玲是李鸿章的后代,潘柳黛是这样描写的:“张爱玲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这种关系就像太平洋上淹死一只老母鸡,吃黄浦江水的上海人却自称喝到了鸡汤一样。”

潘柳黛还说,“胡兰成何时“横看”和“侧看”张爱玲了?”

(注:1944年《杂志》月刊第十三卷(五六月出刊)上,胡兰成写了《论张爱玲》一文,提到张爱玲的“贵族血液”,赞美她的创作“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些话当然令张爱玲生气,张爱玲和潘柳黛断交了,据说张爱玲才注意到这篇文章,读后很生气,气得浑身发抖……差点流下眼泪”。

但是张爱玲也没有写文章讽刺潘柳黛,只是不承认她和潘柳黛是朋友,1952年张爱玲到香港,别人对她提起潘柳黛也在香港,张爱玲不屑地说:“潘柳黛是谁?我不认识她。”

张爱玲还曾经借用苏青的话来评价潘柳黛:“这种女人,腰既不柳,眉也不黛,胖得像箩筐,装得倒是风情万种的样子,其实骨子里俗得很。”

潘柳黛对自己的肥胖倒是不在乎,她曾经说过:“有人看见我名字,总以为我一定是瘦比黄花的样子,我说那是因为他只看到柳枝,没有看到柳树的缘故。”

张爱玲也曾撰文描述过潘柳黛:“我对潘柳黛很不喜欢,不太想见她……(她)有事没事总是打电话,写作什么的倒不问,只是问我今天穿什么啦,吃什么啦,尽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此言也说过了潘柳黛的特点,潘柳黛并不向张爱玲请教文学上的问题,可是请教一些女人生活上的问题,这和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傲张爱玲不搭调。

人到了老年应该脾气平和,可是潘柳黛还是不忘记讽刺张爱玲,潘柳黛在1975年发表了文章《记张爱玲》中,潘柳黛是这样描述张爱玲的:张爱玲曾经攻读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虽然她没有毕业,但教会学校的神髓被她领会到了。所以在处世待人方法上她很有“外国人”脾气。如果她和你约定的是下午三点钟到她家里来,而你两点三刻就到了的话,那么即使她来为你开门,还是照样会把脸一板,说:“张爱玲小姐现在不会客。”然后把门关上,就请你闭门羹。万一你迟到了,三点一刻才到,那她更会振振有词的告诉你说;“张爱玲小组已经出去了。”她的时间观念,是比飞机开航还要准确的。不能早一点,也不能晚一点,早晚都不行。

其实这一点也没错啊,人讲究时间观念是对的,像和人约会,让人等一个小时好吗?来早也不好,人家没有准备好,你就到了,岂不忙乱?

她还在文中说张爱玲喜欢奇装异服,发明了一种旗袍外边罩件短袄,接待普通朋友穿晚礼服,找老祖母的衣服惊人眼目。有一张爱玲穿着奇装异服去找苏青,一条街的小孩子都追着张爱玲。张爱玲到印刷所去校稿样,也穿着奇装异服,使整个印刷所的工人都惊异地看着她,以致于停了工。

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可能还真是事实,张爱玲的脾气本来就和一般人不同,天才就是这样的。

可是潘柳黛后面的话就太尖刻了,她是这样写的:“听说张爱玲现在在美国,过的也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在中国卖弄美国噱头,到美国再去卖弄中国噱头,我想聪明的张爱玲很可能已经放下剪刀,拿起厨刀,在美国朋友面前,正在大力表演她的“祖传秘制”“李鸿章杂碎”的“贵族”烧法呢”。”

这几句话实在是太尖刻了,李鸿章是张爱玲的祖母的父亲,作为张爱玲的朋友,怎能提起“李鸿章杂碎”?

1975年,此时同是1920年出生的张爱玲和潘柳黛都已经55岁,不知道远在美国的张爱玲是否看到生活在香港的潘柳黛的这篇文章?张爱玲看后还会像当年那么生气吗?

无论潘柳黛如何讽刺张爱玲,她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张爱玲,张爱玲有无数传世之作,而潘柳黛只有两本小说,还没什么实质意义,有些人称潘柳黛的作品 “下层品味”,岂能和张爱玲扯在一起?

民国时文人交恶并不算什么,就是现在,也有好朋友断交的,这世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是君子断交不言恶,潘柳黛在四十年代发文讽刺张爱玲已经行了,为什么还要在七十年代再发文讽刺呢?

潘柳黛晚年过得比张爱玲好,一直是香港当红专栏作家,还当了编剧,日子过得顺心如意,既然如此,就应该心气平和一点,和张爱玲冰释前嫌,不要再讽刺张爱玲,发些赞扬张爱玲的文章,渡尽劫波兄弟大,相逢一见泯恩仇,可是她却做不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