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羞愧而死,儿子为给父亲报仇,结果却害死了自己

秦始皇三十二年,匈奴被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匈奴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河西走廊,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起,匈奴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最终,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擅骑射,用兵灵活。早年数次率军围剿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在他十七岁时,便率领八百铁骑深入匈奴腹地,杀的匈奴溃不成军;两次河西之战,皆大胜匈奴,而后,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凯旋而开,数次征战可谓是居功至伟,为汉朝边疆稳定贡献巨大。

李敢同样为汉朝将领,属于卫青、霍去病部下,响应汉武诏令,率军征讨匈奴。虽战绩无法与霍去病相比,但依旧屡立战功,受到汉武帝赏赐。同时,李敢父亲为西汉著名将领李广,将门之后,显赫门第。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先于李广而死,唯留幼子李敢。

公元前119年,在汉武帝的诏令下,年事渐高的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为了达到出奇制胜,卫青选择分兵进发,计划敌后形成合围,到时双方汇合剿灭匈奴。然而,李广军队在赶路中,由于,对路途不熟导致迷路,错过了与卫青主力汇合的最佳时机。

卫青军队在深入敌后不久,便与匈奴主力遭遇,匈奴骑兵有上万之众,而卫青只有五千铁骑,兵力尽管悬殊,但是,卫青凭借优秀的指挥才能以少胜多击败匈奴主力。此战中,匈奴单于逃跑。卫青此战虽然大获全胜,但风险还是存在的,如果,匈奴另有增兵,卫青率领的汉军将危在旦夕。

可见,李广迷路实有不该,按照汉朝军制,无论理由如何,只要出现“失期”,一律处斩严惩,但如果有钱的话,倒是可以免除死罪。李广征战沙场一生,重视名节,不愿忍辱偷生,最终愤愧自杀。

从这里来看,李广之死与卫青并没有关系,中间汇合后,卫青也并未进行责怪。然而,李广之子李敢却坚信此事与卫青有关,此后,一直怀恨在心。那次征伐结束后,李敢赶回长安城,闯入大将军府,将卫青击伤。

卫青身为司马大将军,官阶远在李敢之上,李敢只是他手下部将。然而,李敢无视军纪,胆敢擅闯府内行凶,此种罪名在汉朝即为死罪,换句话说,卫青当场反击,将李敢杀死,汉武帝也是无话可说。然而,卫青并没有选择报复,而是不了了之。

分析原因的话,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他在李广之死上心有愧疚,并不忍心对李敢下手;

二是、卫青本性仁善,对于李敢这种冲动之举,并不会耿耿于怀。

卫青仁慈不代表别人同样仁慈,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俩人关系甚是紧密,当得知自己舅舅被李敢所伤,霍去病内心杀意涌动。但当时李敢刚受汉武帝赏赐,霍去病深知眼下不是动手时刻,遂选择留待时机。

没多久,二人陪着皇帝外出狩猎,在山林中,趁着李敢不备,霍去病搭箭射死了李敢。蔡东藩对其评价道:“李广未尝非忠臣,李敢亦未尝非孝子,乃皆以过激致死,甚矣哉血气之不可妄使也!”二人作为汉朝两员将领,此次内斗死一人,处理起来可大可小,就看汉武帝如何看待。最终,霍去病没有受到惩罚,而李敢之死对外也只是声称“狩猎时被鹿撞死”。

这种处理方式最为妥当,霍去病对于汉朝的作用显然要大于李敢,且李敢伤及卫青在前,此次被杀算是一种惩戒。不过此次事件,也使得汉武帝再次对卫家起了戒心。卫家在汉朝可谓是呼风唤雨,后宫、军政都有卫家族人担任要职,最令汉武帝担忧的便是军权,尤其是卫青曾经擅自动用虎符调兵,引起汉武帝不满。

霍去病为卫青外甥,舅甥关系紧密,且二人控制着汉朝多数军队,汉武帝如何不警惕。但是,。当时匈奴为祸北方,汉武帝正是用人之际,自然不会对卫家大肆打压,待匈奴剿灭完毕,或许卫家会遭遇肃清。

然而卫青、霍去病的先后离世,令汉武帝心情复杂,军中失去两员名将,尤其是霍去病,年仅23,汉武帝心痛不已。这是一种非常纠结的心态,汉武帝是一个权力控制欲很强的皇帝,即想要建立丰功伟业,又不敢过于放权,由此。会显得畏手畏脚。好在,汉武帝时期强将如云,仅用数十年时间便扫清周边祸患,为此后汉朝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军事功绩在于大破匈奴,远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为后人所歌颂。唯一令人惋惜的是,卫家始终未能逃过肃清命运,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受奸人蒙蔽,杀掉太子刘据,其母卫子夫自杀,卫家惨遭牵连。

至此,卫家没落,此次宫廷政治事件,被后世称为“巫蛊之祸”。之后,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史记》之《外戚列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