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不会因地位而产生骄傲、奢侈!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2011/8/16 第20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我们接着看四十二句,《史记》上谈到的,在第二册两百八十七页的第二段,第二行。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遍。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这个“戒”就是劝诫、告诫,就是教导他的儿子伯禽。周公教自己的儿子伯禽相当严格,因为他们是贵族,假如不严格教导,孩子容易骄纵、放逸。在《德育故事》当中有提到,伯禽去见父亲三次,都被父亲处罚,他自己不知道原因,后来去请教贤人商子,商子让他去看南山的乔木,北山的梓木。他才了解到乔木很高,表父道;梓木比较矮,表子道;所以为人子对待父亲,有为人子之礼,要懂得礼敬父亲,要懂得卑下。后来体悟到了,再见父亲,赶紧给父亲行跪拜礼,父亲很欣慰,说他得到贤者的教导。从这个故事,我们也看到周公爱子,那不是宠爱的,确实懂得恩威并施,悲智双运,用智慧来教导他的孩子。而且很懂得慎于始,从小教。

以至于在这一个因缘当中,他的孩子将去鲁国就任国君,还没当国君,当国君应该有什么态度,就先告诉他了。所以智慧都表现在能抓住这些机会点。

周公说道:“我是文王的儿子,是武王的弟弟,而且是当今周成王的叔叔。”哇,那这个地位,在整个天下当中,仅次于周成王。而且成王也要非常礼敬他的叔叔。周公说道:“我跟天下人比应该不是很低贱的。”“不贱矣”,周公很谦虚,谦虚说道是不低贱,其实他是非常崇高的地位。然而他在这么高的地位当中,却是非常的谦卑,决定不会因地位而产生骄傲、奢侈。就像《孝经》当中说的,“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不骄傲、不奢侈,才能常保富贵,而保有富贵更重要的是“和其民人”,就是照顾好老百姓。周朝分封诸侯,而封给诸侯最重要是让这些诸侯,代周天子去真正爱护人民。他是受天子之命,他要忠于天子的信任,要好好爱民,而不是去作威作福。

而周公,他辅佐成王,要为国家做很多重大决策,需要很多贤德之人来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所以只要有贤德之人拜见,周公马上恭谦的去迎接,去听取他们的意见。而往往接见的贤士太多,有时候贤士来,他刚好在洗头发,贤士已经来了,他不敢怠慢,他对人恭敬,赶紧把头发抓起来整理一下,还没洗完就去见这些贤士了。往往洗一次头,要中断好几次。

“一饭三吐哺”,吃一次饭可能贤士来的时候,他又把饭吐出来,要赶紧先去见。所以吃一顿饭,吐好几次饭。从这里看出他的尊贤,恭敬的态度。“起以待士”,这个“起”,就是赶紧去接见这些贤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心里很担忧怠慢了贤士,让国家失去了用这些贤人的机会。其实都是大公无私、为国举才的存心。

周公以自己的身教来期勉他的儿子,所以告诉他,你到了鲁国,“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这个“慎”就是要戒慎恐惧,千万不要以国君的身份怠慢了读书人,看不起读书人,这个就是严重的错误了。所以愈上位者愈要谦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