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不上朝却依旧能够把持朝政,靠的竟是这个!

作者:周瑞奇,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对于皇帝优劣与否的评判标准有许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即是该帝是否重视朝会重臣。以此为量,历史上对于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的评价,似乎都不太正面,常常能看到有评价说他“怠政”。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评价不甚客观,世宗后期虽很少临朝,而却仍能把持大政,究其原因乃因其利用了另一种理政方式——密疏政治。

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于其在位前期,可称励精图治,其间只因“大礼议”以及身体抱恙休息几次,屈指可数。事实上,世宗开始怠于上朝,乃是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后,移居到西苑起,从此开始了幕后操纵朝政靖皇帝)晚节西苑崇玄,帝心固以为敬天,虽万岁在宥,而精神无时不运于天下,四十余年如一日”。在此之后,世宗的理政方式便偏重于章奏、密疏之批答。

壬寅宫变(网络图)

密疏者,顾名思义即是秘密的奏疏,又称为密奏、封事。从明太祖朱元璋时代开始,便成为皇帝一种特殊处理政事的制度,在明世宗时期,经常使密疏配以密谕,二者结合进行君臣间之朝政问答。因其秘密性较好,且传输通道单一,不需要经过票拟、批红以及六科发抄等繁琐程序,故而可以直接体现皇帝之意志,保证绝对之独尊权力,下情上达无碍。其内容亦是范围广泛,涉及朝政中之方方面面。

明太祖朱元璋

世宗在朝中之心腹大臣,皆有向其密疏奏陈之权,譬如曾在“大礼议”中给世宗皇帝以支持的张璁、桂萼,后期的朝廷重臣杨一清、夏言、严嵩、仇鸾、徐阶、赵文华、席书、杨继盛等人。他们之中,有的被世宗赐印,表明密疏奏事之荣耀,有的虽未被赐印,但仍然以积极之态度向上进密疏。其中若是有人对于密疏言事之态度不甚上进,甚至会被皇帝点名批评,譬如夏言即因“洗改文字”、不加“钦赐银印”而被责备。世宗皇帝对于臣下要求严格,其自身对于密疏之批示亦非常重视,批复亦以时以紧,若臣下清晨上疏,一般答复不会迟于上疏之当晚;一般情况下,乃会在第二天将之前一天的密疏批而发出,相比较而言,其周期要短于一般之奏章。有如此之制度,世宗“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则不足为怪。

参考资料

1.王剑 密疏与嘉靖皇帝理政方式的转变

2.王剑 密疏的非常制参与与嘉靖朝政治

3.秦博 试论嘉靖朝“银印密疏”的使用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