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民族骁勇善战,杀遍四方,却因为这一点,他们在历史上颠沛流离

读历史之浩瀚,叹人间之沧桑

在2000年的车臣战争中,俄罗斯派出76空降师104近卫伞降团哥萨克第二营,受命对2500名正在后撤的匪徒进行阻击。2月28日,这个哥萨克营的指挥官叶夫秋欣中校,率领了两个排和几个侦察兵向指定的地点前进。在中午时分,他们遭遇了这伙匪徒。

军方对形势判断有误,低估了这些武装匪徒的实力,对方人数是2500,叶夫秋欣中校率领的小队只有90人。面对人数如此悬殊的敌人,他们不得不撤退到776.0高地组织防御,并等待援军的到来。这些武装匪徒很快将他们围困起来,企图依靠人数优势把他们歼灭在776.0高地。

面对人数是自己20倍的敌人,哥萨克营拼死抵抗。由于他们是伞兵,没带重型武器,但他们还是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由于当时的天气非常糟糕,航空兵部队没法支援,而此地地形复杂,机械化部队的行进很缓慢,援军迟迟未到。

匪徒在山下喊话:“俄罗斯军队抛弃你们了,快来加入我们吧,我们是兄弟!“但哥萨克营的士兵丝毫不予理会。

第三天,776.0高地上的哥萨克营士兵,弹药几近耗光,匪徒从各个方向发起了进攻。哥萨克营的士兵殊死抵抗,战斗到最后一刻。这一场战斗,哥萨克营的90人和2500名匪徒激战了三天三夜,84人阵亡,整个过程造成敌方800多人的伤亡,有效地拖住了他们的撤退行动。

哥萨克人的骁勇善战,在欧洲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哥萨克”在突厥语中的意思是“自由的人”。他们擅长骑马,射箭。他们不喜欢受约束,热爱自由,战斗力爆表,在俄国文学作品中,他们经常以绿林好汉的形象出现;在沙皇的眼中,他们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帮他开疆扩土,但他们的不安分很难让人放心。

正是因为哥萨克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使得他们很难产生融合的力量,很难获得归宿感,他们在历史上始终游走在夹缝中,颠沛流离。他们的生存哲学就像候鸟,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投靠谁,在俄罗斯境内被打压,他们就去投靠波兰或土耳其,沙俄对他们好,他们又跑回俄罗斯去。

波兰发现了哥萨克人骁勇善战的特点后,想要利用他们,就给哥萨克人编户籍。跟他们说,有户口的才是合法的,没户口的是非法的,于是大量的哥萨克人自愿登记,甘心为波兰征战沙场。后来俄国也学会了这一招,他们给一些上层的哥萨克人封爵,让他们带领部落戍守俄国的边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显然也利用了这一点。

在1941年8月,二战欧洲东线战场发生了一件很离奇的事:苏联红军的第436自动步枪团竟然全部向德国投降。而这个团的指挥官考诺诺夫少校,正是一个哥萨克人,他的大部分部下也是哥萨克人。由于他们对苏联新政权的不满,毅然决然地向德国投降了。后来,考诺诺夫在另外一处战俘营里,鼓动了500多人加入德军,其中80%的人是哥萨克人。

哥萨克骑兵刀

到了1942年夏,德军南方集团军攻入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地区,这里居住着大量的哥萨克人。哥萨克人没有抵抗,反而把德军当作“解放者”,并报名加入德军,最终有5万哥萨克人加入了纳粹德国的军队。纳粹德国为了鼓动更多的哥萨克人为他们而战,他们同意为哥萨克人建立一个以库班为中心的半独立国家。这样一来,更多的哥萨克人拿起武器为希特勒而战了。

很快,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内,都各自建立两个哥萨克骑兵团。到了11月,一个叫潘维茨的德国国防军中校,被任命建立一支哥萨克骑兵师,他作为师长领导这支凶猛而不太安分的力量。为了消除纳粹内部的恐惧,他把这支骑兵师改名为“潘维茨骑兵师”。

这支全由哥萨克人组成的部队,很快打出了自己的威风,令苏德战场上的苏联军队闻风丧胆。在1942年底,德国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困,潘维茨骑兵师受命前往,帮助解围。潘维茨派出了1000人,虽然没有成功,但却重创了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队,还俘虏3000名苏联士兵。

1945年投诚苏联的哥萨克骑兵

1943年4月,潘维茨重组了骑兵师,装备得到升级,实力得到加强,改名为哥萨克第一骑兵师。在德军防守克里米亚时多次击退了苏联军队。到了9月,哥萨克第一骑兵师被派去南斯拉夫“清剿”铁托指挥的游击队,他们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大开杀戒,焚烧村庄,抢夺牲口,对游击队员一个不留,他们凶起来连指挥官潘维茨自己都怕。

到了1945年,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们有机会正面迎战苏联军队。由于苏联大规模使用T-34坦克,主要武器为骑兵刀和步枪的哥萨克骑兵师很快溃不成军。战争结束后,大部分的哥萨克人回归苏联。

纵使哥萨克人骁勇善战,是战斗民族中的战斗民族,但是由于他们在历史上缺少凝聚力,缺少归属感,终究要不断游走在历史的夹缝中,颠沛流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