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丑角萧长华——萧润德先生谈他眼中的祖父萧长华

【原载于2007年11月《法制晚报》】

今年(2007年)是京剧名家萧长华先生逝世40周年。在梨园行里,萧长华是公认的伯乐,不光自己戏唱得好,还培养出了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叶盛兰、叶盛章、袁世海等一大批京剧名角,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如今,萧长华先生的孙子萧润德还保留着祖父最喜爱的一件粗布长褂。萧润德说:“祖父很简朴,他觉得自己就是个老百姓,可他的贡献却值得我们后辈铭记。”

●讲述人:萧润德

梨园世家

“活孔明”赠名“荣华”

我家祖籍江西,后来世代居住在江苏扬州,以务农为生。高祖那辈,为避战火,举家到北京投亲。我的曾祖父叫萧永康,从小就被送去学丑角,曾与程长庚、杨月楼等同台演戏。曾祖父的哥哥叫萧永寿,艺名小兰,因为人长得漂亮,学了昆曲,是著名的昆旦。

曾祖父有两个儿子,老大叫萧长荣,老二叫萧长华,萧长华就是我的祖父。说起两人的名字,还有一段故事。曾祖父在三庆班搭戏,和著名老生卢胜奎是好友。在《同光十三绝》中,扮诸葛亮的就是卢胜奎,有“活孔明”之誉。他说我家姓萧,萧是一种草木,荣华有茂盛之意,长荣、长华意为永远茂盛。于是“孔明”赠名,兄弟俩就叫萧长荣、萧长华了。至今,我家的堂号还叫“荣华堂”。

从小有心

祖父14岁抄三国戏

祖父1878年生于北京,受家庭影响,他11岁开始学戏,和哥哥一起拜在徐文波门下,他学老生,哥哥学旦角。18岁时,他又拜名丑宋万泰为师,专攻文丑。虽专攻丑角,但祖父有心,生、旦、净行行都学,这也为他日后教戏打下了基础。

祖父14岁那年,师傅借来卢胜奎先生编写的一套三国戏剧本,让他帮着抄一份。抄完师傅那份,他又额外抄了一份,自己留着学习用。后来,他用这本三国戏捧红了一批名角。

祖父的创业之路很艰难。一次他演一出戏里的一个丑角,第二天再演出时,他的角色被别人抢了。一般人早急了,但他不争不吵,演了戏里另外一个丑角。他的想法很简单:争吵没用,不如把精力放在研究角色上,就当是磨练,把每一个角色都演好。结果祖父哪个都会演,哪个演得都好。

梨园姻缘

办学校儿女成一家

1904年,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京剧科班在北京成立,这是第一所大规模传授京剧的学校,老生演员叶春善担任社长。叶春善和祖父志趣相投,私交甚好,他看中了祖父的才华,邀祖父到喜连成当总教头。当时祖父已经崭露头角,与不少名角同台献艺,但他还是觉得难以担此重任。叶春善几次邀请,他才答应下来。没想到,两人的这次合作还促成了儿女的姻缘。

从1904年到1940年,祖父当了三十多年总教头,除教授丑戏外,还教授生、旦、净等各行角色。因为他学戏时爱琢磨,各行角色都会,一人能教一出戏。为了专心执教,正值演出黄金时期的祖父8年没有登台,从此享誉梨园。

祖父和叶春善合作一直很愉快,后来祖父的学生马富禄为双方儿女做媒,两家一拍即合。我的父亲娶了叶春善的四女儿叶惠蓉,由此成就了一段梨园姻缘。

传道授业

一人教书几代受益

祖父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讲究因材施教,对学生负责。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误人子弟是罪过。解放后,他担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继续传承京剧艺术。当年我家的房子很小,祖父那屋放一张炕就没多大地儿了。每天晚上,他就在炕上点个小蜡烛,熬夜抄剧本。有一天,年久失修的房顶突然塌了,正好砸在祖父的炕上。祖父正在外教戏,得知房顶塌了,他不着急,反而打趣说:“这是老天爷眷顾我,留着我让我把京剧传承下去。”

祖父去世时年近90岁,他的艺龄、教龄都很长,我的父亲和我们孙子辈的,他都教过。他的学生无数,小孩来学戏,他看孩子像什么行就推荐学什么行,有的名角不愿收,他还去劝说。经他领进京剧大门的名角有很多,但他从来不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他没有以个人名义收过一个徒弟,只要想学,他都会用心教。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为伯乐。

家庭熏陶

子孙也都爱京剧

我的父亲叫萧胜萱,从小跟祖父学习丑行。我们兄弟五个,我排行老二,哥哥练老生,我学小生,四弟继承家族传统,学了丑角。

我们哥儿几个都考进了戏校,祖父是校长。上祖父的课时,我贪玩,经常搞小动作,祖父看见了,会很严厉地对我说:“干什么呢?”不过我不怕他,因为祖父平易近人,从来不打骂学生。但看到很多人都尊敬他,我又对他充满敬畏。后来,我一直在中国京剧院工作,一直到退休。

我的大儿子毕业于戏剧学院,夫人退休后也喜欢上了曲艺,自学了京韵大鼓,还拿了不少奖。退休后,我的闲暇时间多了,经常参加一些京剧活动。我今年已经67岁了,还能扮上唱唱,也喜欢和别人交流,可能这也是受祖父影响,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京剧。

故事

数百大洋为恩师重修墓地

祖父胸怀宽广,这也是受他师傅徐文波先生影响。每次搬家,祖父总会带着徐先生的像,天天烧香祭拜。

徐先生病故后,葬于陶然亭以西的龙泉寺附近,祖父每年必去祭扫。天长日久,墓地周围杂草丛生,日渐荒凉。祖父见了心中很不安,暗暗发誓,一旦有了钱,一定要重修墓地。后来,祖父应百代公司之邀灌制唱片,得了些酬金,他拿出几百大洋,重修了徐先生的墓。

得知颐和园拆除外围墙,有废弃城砖,祖父雇人用车运到墓地,修建了墓地围墙。围墙还设置了铁栅栏门。重修完毕,祖父请来梨园行的朋友瞻仰,并亲手把半尺长的铁门钥匙交给徐氏后人。他还嘱咐父亲,以后每年都要记得来祭扫。

学生管祖父叫爸爸

祖父与很多学生都亲如父子。有个孩子,因为条件所限,每每只能跑龙套。祖父看他经常站在一旁发傻,怕他演不上戏以后没饭吃,就把他叫来说:“别人演戏时你别闲着,把别人的戏都记下来,以后有用。”

因为祖父从小就有心,别的角色他也看着学,这些经验他又传给了自己的学生。这一句话把那个孩子点醒了,后来他真能把一出戏都记下来,成了戏校的全才。

多年后,那个学生来到我家,说:“我找我爸爸。”我们都以为他找错门了,没想到他说:“萧先生就是我爸爸!”

祖父逼着我练功

我在戏校念书时,每周日可以回家休息。可每当我想出去玩儿时,总被祖父叫住:“过来,把戏词给我念念。”戏词都很长,一念至少要半个小时,还要和登台一样,字正腔圆。

一次,我看祖父拿过拐杖,以为他要出门了,念完这段词就可以玩会儿了。好不容易念完了,刚想往外跑,祖父慢悠悠地说:“再念一遍。”祖父还监督我练剑,本来屋子就小,练剑又出一身汗,经常练一会儿我就眼冒金星。我的周末经常比上学还累。

那时我只有十几岁,祖父叫练我就练,现在想想,当年那些基本功太有用了,现在我还能登台演戏。

传家宝

祖父的大褂要一直传下去

我家最珍贵的传家宝是祖父穿过的一件蓝色粗布大褂。

衣服很旧,有近百年历史了,一些地方都洗掉了色。质地也很普通,就是粗布料子,但祖父很喜欢穿。他从没觉得自己是名角,认为自己就是布衣百姓。

这件衣服连同祖父一心传道的精神,我会一直传下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