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衰微:佛教趁机崛起,排挤道教,企图控制威胁皇帝,最后被灭

前言:

魏晋至中唐时期,中国进人一个资族社会。这是个领主要优制和官僚贵族制的社会,同时又是个文化贵族制的社会。 此时的贵族大官僚可以左右朝廷政治,影响土人的文化取向。这些贵族的影响力,方面来源于其经济 上的独立性和政治、军事方面的强力量,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他们自己的文化人格。他们往往具有玄儒、文、史兼通的学问基础,同时天文、术数、医学、礼学等内也是当时贵族修养的重要成分。这些文化修养在维系其名门豪族位的同时,也主导着整个社会的文化风尚。

魏晋南北朝经学:儒家文化的衰弱

这一段时间,随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相继发生,使的贵族们相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再加上佛教人生观、社会观的影响,纲常名教受到空前强动的冲击。“君臣父子,名教之本。” 而恰在君臣、父子伦常问题上,魏晋名教遇到严重挑战。对“君为臣纲”提出责难的是“非君论”和无君论”。“竹林七贤”之的阮籍所著《大人先生传》说:“君立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东晋鲍敬言则认为,古者无君,胜于今世”,驳斥君权神授之论,力主取消国君,建立云君无臣”的乌托邦社会。

竹林七贤

“父为子纲”也遭到魏晋人非议。孔融曾与祢衡交谈:“父之于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导物瓴中,出则离矣。”这 类言论在礼教盛行的汉代不可想象,孔子后裔参加的谈话更是反讽。身当其时的晋人甘宝对当时的风尚有深切的描述:学者以老庄 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辨而贱名检, 行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 进任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空为高而笑勤恪。

经学佛教的趁机崛起:

庄园经济和贵族政治导致的割据性, 使朝廷对思想文化的预弱化,而“山岳崩溃”式的社会离析,走马灯式的改朝换代,令人“悟兴废之无常”(曹丕《感物赋序》),连一代雄才曹操( 155- 220) 也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的苍凉悲鸣,这与乐观进取汉文化精神全然另成格调。文化由社会转向个人,由外部转向内部,对个人生命意义和心性情理的探求,给此后几百年间玄学和佛高涨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东汉时,虽然有人信仰佛教,但是朝廷明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只允许来汉的西域人。魏晋时,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争和税收纷纷出家当和尚,为“汉地沙门之始”。由于社会处于大分裂大动荡年代,连年的战争导致社会凋零,经济崩溃和人口的损失,这这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极大的苦难。

佛教

佛教和道教趁机扩大势力,其的教义说法能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心里安慰和精神寄托。加上当时统治者为了统治,加大对佛道两教的提倡。例如虔诚信佛都是南朝帝王的多,如宋文帝、齐文宣王、梁武帝、陈武帝以及后主等人。其中的奥秘缘由更多的是很多北方汉人失去家园后形成萎靡,堕落的状态,这个北方历朝历代充满活力,立志统一中国的宏伟大业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佛教的鼎盛时期: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更为扯淡由于过度信佛,大规模修建佛寺,早年励精图治的理想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带头吃素,扶持寺庙经济,一次布施寺庙就达上千万钱以上。他在位48年间还四次舍身同泰寺愿意当做“寺奴”,每次都是文武百官用“一亿万钱”将他赎回。由于过度的迷恋佛教,最后梁朝爆发“侯景之乱”,80多岁的梁武帝最后被囚禁活活饿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的佛寺何止只有480座,根据《南史·郭祖深传》记载,梁朝“都下佛寺五百于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梁武帝出家为僧佛教最后的软服:

它为了取得立足之地,赢得中国本土宗教的好感,也儒、道之间除了互相汲取之外, 但经常“相互攻击”。随着经济实力和管理的人数增多,佛教不用服兵役、缴纳赋税等权利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的聚集地。经常多次公然阻拦朝廷追拿要犯。这无疑在挑战皇帝的权威。这也给死对头“儒教”和道教打击报复佛教找到了借口。儒士荀济就曾从护卫名教出发,文斥佛教为“戎教”,说它“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旷,友朋之信绝”,道教为了与沙门争揽信徒,也互相攻诘,互相斥。有的帝王为保证朝廷赋役,伸张中华王道正统,起而灭佛。

崇尚道教的太武帝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镇压盖吴起义时,在长安佛寺发现藏有兵器,怀疑沙门与反贼勾结,但佛寺拒不承认。最后太武帝大怒诏令坑杀沙门、焚毁寺院、没收寺产,一时间佛教在北方遭到打击。但后期北魏诸帝重新佞佛,因为佛教教义讲究因果报应,太武帝拓跋焘因为灭佛而不得善终被手下杀死。很多人认为这是报应。北周武帝宇文邕时,境内寺庙一万多所,僧尼几乎占据当时北周统治下人口的1/10左右。僧尼不事耕织,即免丁役,又免课输。他于建德年(573)十二月,召集群臣及沙门、道士等,在朝堂上“辨释三教后”,结果“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没想在朝堂上僧人们不太愿意接受这个结果,认为佛祖比老子、孔子差到那里去?为此出现了历史上最有威胁力的对话:

北周武帝

僧:陛下,您虽然是高高在上的君主,您这么做不怕下地狱吗?周武帝脸色铁青,他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和尚居然敢对他这么说话,顿时有些恼羞成怒,带着怒气说“只要百姓富足,朕下地狱又何妨?”这下和尚在无话可说了。大会散后,周武帝越想越气,加上儒士在旁边煽风点火,顿时灭佛的决心又坚定了,“他妈的,给脸不要脸是不,朕先送你们下地狱吧。”次年五月,周武帝下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后记:

经过北魏太武帝、周武帝的灭佛,与以后的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的灭佛后,佛教终于觉悟严禁教徒触碰、干涉政治 世俗权力,并大多数退居深山,自力更生的养活自己。佛教史上称为“法难”。但而从中华文化的总体进论,则是儒佛道三教彼此消长及社会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产物,它们都成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