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郭松龄倒戈被其扣押的四名师长 后来张作霖咋使用的

发生在1925年11月下旬的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是直接影响到奉系军阀兴衰的一件大事,也是奉军悍将郭松龄生平干的唯一一件大事,结局是郭松龄身败名裂、兵败被杀。

很多史料都记载,在郭松龄1925年11月22日于滦州部署倒戈反奉会议上,他曾下令将不同意其举动的第五师师长赵恩臻、第七师师长高维岳、第十师师长齐恩铭、第十二师师长裴春生等30多人逮捕押往天津,送到“盟友”李景林处关押起来。

(与叛军交火得奉军炮阵地)

郭松龄反奉兵败被枪决后,这些被他抓起来的人都是啥结局?借助不太完整的史料,盘点一下其中的几位师长。

1925年12月25日上午郭松龄夫妇被执行枪决。四天后的12月29日晚,在沈阳大帅府内,心情沉重的张作霖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处理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善后。

张作霖一生崇信关羽,讲究忠义,对所谓的离经叛道、忘恩负义深恶痛绝。

会上,张作霖余怒未消,他先是破口大骂了一通郭松龄和自己的儿子张学良。并说:“我姓张的用人,向来一秉大公,赏罚分明,并不是我自己养出来的都是好的。小六子(张学良)这个损种上了郭鬼子的贼船…郭鬼子这个鳖羔子,到沈阳来,打个行李卷,只有两个茶碗还有一个没把的。小六子说他是个人才,能吃苦耐劳,我一次就给他两千块大洋,给他安家。那时候他感激的把他妈给我当老婆他都愿意。···小六子上了贼船,郭鬼子教他学李世民!”

会上表态发言,大家一致要求“将郭派分子一网打尽”、“根除首要分子”。惟独东三省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张作相力排众议,认为“郭松龄既已伏法,其他人员都是我们桑梓子弟,多年袍泽,应该让他们戴罪立功,一律免究,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宽大,以安郭部之心。”

然而,大多数人员反对张作相的建议。张作相则据理力争,一直辩论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张作相在会场上失声痛哭,说道:“如果非杀他们不可,那就先把我张作相杀了吧。我可不愿看见不幸的惨剧再次发生。”也正是张作相的宽容大义,为奉军保留下了一批骨干。

而此时张学良正在前线。也着手进行兵变的善后处理。

(剧照)

郭松龄是12月24日离开新民军营的,他刚走,已经停火的炮兵团长段茂奇就坐着铁路压道车赶往兴隆店,星急火四地向张学良报告了情况。张学良毫无畏惧地“深入”新民叛军营地。当时街上并未戒严,张学良走进郭松龄设在同和盛大车店的司令部时,所有高级将领均垂头侍立,战战兢兢不敢仰视。张学良大度地说:“你们耍戏了一番,该结束了,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再来看被郭松龄扣押的第十师师长齐恩铭。他是辽宁锦西人,早年入奉天巡防营,一路追随张作霖,升任陆军第五混成旅旅长。192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率部与直军激战于山海关防线的万家屯、黄土岭等地,立下战功。次年奉军扩编,升任第十师师长。郭松龄倒戈兵败后,他被李景林释放。1926年后升任奉天宪兵司令、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顾问等职。可见,他在郭松龄反奉中的坚定立场得到了张氏父子的充分认可。

1928年6月初,在皇姑屯事件发生前,身为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觉察到日本守备队在皇姑屯车站附近的老道口和三洞桥四周日夜放哨、阻止行人通行,像是在构筑什么工事,情况十分异常。齐恩铭立即将此密电报告给张作霖,请他严加戒备或绕道归奉。但他的提醒并没有引起张作霖的足够重视。

(皇姑屯事件现场)

史料记载,1928年6月4日,当张作霖专列抵达皇姑屯车站,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曾前来迎接。这大概是齐恩铭见到张大帅生前的最后一面。

第七师师长高维岳,字子钦,是辽宁锦县人。高维岳少年清贫,青年时当过私塾先生,25岁投笔从戎,在保定军校和东北讲武堂受过正规教育。他毕业回东北,适逢奉天巡防营整编,遂到张作霖结拜兄弟孙烈臣的前路巡防队任哨长、哨官。1912年后任东北军官军士团教育长,后任奉军二十七师参谋长。

他在郭松龄兵败、自己得到释放后,于1926年升任安国军第九军军长,同年8月出任察哈尔特别区都统,都统署设在张家口。

高维岳虽然在张家口担任都统的时间不过两年。但在张家口的历史上是很有影响的人物。1926年8月,他率领奉军一万五千人进驻张家口后,成了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主政期间,他比较关注民生、关注文化,在张家口留有德政口碑。尤其是他为大境门题写了大好河山四个大字,至今高悬于此。

高维岳上任之初,察哈尔民众对奉军毫无好感,认为奉军不少将领出身草莽,军纪军风定然不好。然而,人们很快发现,高维岳治军很严,他常常微服私查,发现妄生事端者,统统予以严处。因高维岳责打过有过失得兵痞,便有了“高二打爷”的绰号。出于敬畏,当时军中还流传:“谁要倒霉或做了亏心事,就会在街上碰见‘高二打爷’。”

高维岳在察哈尔任都统二年后,调回奉天,获得北洋政府授予加上将军衔。张作霖荣登安国军大元帅宝座时,他被加封为“岳威上将军”,并在其家乡石山镇西岭及东河洼子分别立九眼透龙石碑各一座,以彰其德。

1933年2月,日寇侵占热河,长城抗战枪声打响,在日本人进关前,北平军分会转移到西安,高维岳因年老体弱未能随行。他家住地安门附近的前圆恩寺胡同,从早到晚,足不出户,过着清苦生活。

日寇进占北平后,他拒绝出山任职当汉奸,保持了民族气节。

曾遭郭松龄扣押的第五师师长赵恩臻,其专门资料没能查到。但从有关第二次北伐战争的史料中可以得知,他后来也得到了张作霖重用,由师长升任军长。

史料记载:1927年第二次北伐战争时期,入豫奉军5个军约10万人,分驻西平以北及开封、郑州、洛阳等地。1927年5月,奉军第四军第十二师黄琪翔到达黄埠,奉军第十一军赵恩臻部步兵第6、第12、第46等三个旅和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集结于上蔡县城和东、西洪桥一带。

“北伐军于5月15日拂晓攻击上蔡之敌,其势锐不可当。奉军十一军军长赵恩臻,接到张学良密电,令其率所部迅速北撤。赵恩臻不敢在鄢陵县城逗留,未待掩埋完毕死亡士兵的尸体,便匆匆北撤···。”

有关第十二师师长裴春生后来的结局情况没查到。有则史料大致介绍了他的生平:裴春生,字振东,奉天兴城人,1875年生。1902年8月在奉天西路巡捕中营马队右哨当巡长,1911年3月任后路巡防马队七营管带。1914年5月授陆军步兵少校,1918年6月晋为中校。1921年任第七混成旅步兵一团团长,1922年5月被提升为镇威军第三路暂编步兵第一旅旅长,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4旅旅长,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