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迎来大结局,皇十五子永琰继位,真相竟如此现实

87集大型清宫剧《如懿传》终于迎来大结局,女主如懿下线,她不仅没能按皇后礼仪下葬,其儿子即皇十二子永璂也未能继承大统,剧中也没交代永璂的后续故事,让人浮想联翩,那么历史上,乾隆帝传位给永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乾隆时期的时间轴。

1735年,乾隆帝即位。

1735-1738,这段时间是以皇次子永琏为嗣的。可惜永琏早夭了。

乾隆自己说:

“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1738年-1746年,这段时间为空窗期。

1746年-1747年,这半年的时间内是以皇七子永琮为嗣的。可惜永琮也夭折了。

乾隆自己说:

“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建储之意虽朕衷默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永琏)之书旨封贮。”

1747年-1766年,这段时间,乾隆比较瞩目于皇五子永琪,可惜永琪在1766年病逝了。这段内容乾隆没有明说过,不过赐予永琪“纯”这个谥号的确是有相当的特殊性。

1795年,公布以皇十五子永琰为嗣然后让位。

从这段时间轴来看,从1766年-1795年这段时间,皇子们是如何竞争的。

高宗一共生育了17个儿子,其中皇次子永琏、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皇十五子永琰(后来的仁宗)不说了,还有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都是夭折。所以其实剩下的本身就不多。结果这些剩下的呢,还有几个出了问题:

1.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

1748年孝贤纯皇后崩逝的时候,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迎丧,被高宗斥为伤痛不够,训斥的着实狠了一些,导致皇长子永璜1750年就病死了。

乾隆说:“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皇长子)原非端慧皇太子、悼敏皇子,(这些)望其可属承祧者比。”

然后皇三子永璋,在1760年也病死了,这两位皇子都没活过30岁。

2.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

永珹在1763年被出继给履亲王了。永瑢则是在1759年就出继给质郡王了。一旦出继,宗支变换,自然就没办法承袭大宗了(当然是在皇统有嗣的情况下)。当时出继他们,一来是当时永琪这个三好皇子还活着,而且估计他们两个的表现也不是特别出彩。

3.皇十二子永璂。

这个皇子本来是很牛的,嫡出的身份,而且还挺年轻,但是由于她生母乌拉那拉氏的缘故,导致其得不到重视,在乌拉那拉氏去死后,完全被忽视掉,可能乾隆也考虑过,如果永璂承统的话,乌拉那拉氏就会追封皇后的身份,所以永璂肯定也无法继承大统。

所以这又抛去了老大、老三、老四、老六、老十二,最后剩下的其实就只有四个人。

皇八子永璇。这个人在乾隆朝的史料里记载的不多,但是朝鲜人的文件里说他行为乖谬且操行不好,具体是不是事实就不知道了(朝鲜人的记录可信度一般不高,他们一般都是四处瞎打听,连是死是活,是男是女有的时候都打听错了……)从《高宗实录》来看,高宗还是派给他不少差事做的,但是在高宗在世的时候,就让他分府出宫去了,这个很重要。一般来说,秘密立储之后,有可能继承大统的皇子,都是只封爵不分府的,永璇出宫了,说明他基本被确定没有可能性。

皇十一子永瑆。这个是个艺术家。清人笔记里说他为人很成问题,有点神经质,而且很抠门儿,“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駇人。持家苛虐。”不过具体来说都是嘉庆朝的记录了,具体乾隆朝如何,朝鲜人说他很孝顺,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他在高宗确认皇太子之前是没有分府的,《高宗实录》里乾隆六十年十一月甲寅条说,“上幸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第”。这时候已经公布了皇太子是永琰了。

皇十七子永璘。永璘是高宗最小的儿子,他这个人到底如何,记录比较复杂。一般传说来说,据说他行为比较不检点,高宗不喜欢他,他自己也知道,所以就没心思争位云云。

最终乾隆传位给平庸的永琰的,综合而言还是以下几点:第一,永琰的母亲,在当时的四位皇子中,永琰的母亲是最得宠的,也是位份最好的,是令皇贵妃,而且掌管后宫。第二,乾隆虽然是太上皇了,但乾隆也不想放弃权利,永琰是非常听他话的,所以乾隆很容易的掌控这个未来的皇帝。第三,相比而言,永琰在剩下的4个皇子中还算是比较聪明的,虽然没有大的才能,但是也没有什么大的缺点。

乾隆活到八十九岁,是古代帝王当中最长寿之一了,在小编看来,乾隆的继位秘函有点死亡笔记的意思,写谁谁死,嘉庆帝可以算是基本不费什么功夫,一路走来,全靠同行的衬托,嘉庆当皇帝真的是划船不用桨,全靠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