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重阳故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一年重阳日,大家都会想起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重阳佳节的美称,也是出于这首诗,古代诗词作家,在这一天,会邀上自己的知己好友,登高望远,赏花酌酒,吟诗作对,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时令变换,体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重阳节延续至今,已然成为了老人的节日, 因“九”与“久”谐音,寓意长寿,我国在1989年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这既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承续,又赋予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新内涵。

其实,重阳节从古至今的习俗文化还是很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

东汉至三国时期,人们过重阳的方式是邀请三五知己好友,设宴饮酒,据说在当时曹丕还专门写了日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在这个“久久”之日,聚会享宴,以寄托长长久久之意。

设宴、饮酒

到了晋代,人们过重阳的方式是赏菊饮菊花酒,他们喜欢菊花的一切,这可能是深受当时大诗人陶渊明的影响,他当时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因此在魏晋时期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这个时期人们过重阳的方式就是一家人登高,插茱萸,寓意一家人安乐健康,灾祸霉运走开,相较于陶渊明时期的重阳佳节自娱自乐的方式,唐代的重阳节热闹温暖些,但如果是一个人过重阳还是很悲凉的。

登高、插茱萸

到了辽金时期,重阳节成了皇帝带兵狩猎的日子,宋人的《燕北杂记》中记载,辽俗,九月九日打围,赌射虎,少者为负,输重九一宴席,其实皇帝在重阳节带兵狩猎,一方面是为了重阳娱乐,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兵将。

带兵、狩猎

到了元代,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人喜欢在重阳节这天打马球,而且达官贵客特别注重这项活动,王公大臣会主动参与这项比赛运动,而皇帝、太子、王妃等都在一旁观赛,这也充分展示了蒙古人的豪情气魄。

打马球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然后到了现在,重阳节成为了老人专属的节日,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因此在这个重阳佳节之日,常回家看看,敬老爱老孝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