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那些骇人听闻的历史

顾况乃唐代诗人,画家,性格愤世嫉俗,因为作诗嘲讽权贵被贬,晚年隐居于茅山中,在他创作的诗篇中,有一首四言诗,题目很引人注目——《囝》,囝是当时闽地(福建)的方言,那里把儿子唤作囝,把父亲称为郎罢。诗人用方言入诗,大胆而贴近生活,这首诗写下了当时令人触目惊心的残酷现实。

囝,哀闽也。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如视草木。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

神道无知,彼受其福。

郎罢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

囝别郎罢,心摧血下。

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生在闽地的男童,被当地的官吏掠为奴隶,并且绝其阳具,一开始就让人不寒而栗!当地的官商勾结,贩卖儿童为奴隶以此过上享受的生活,而那些男孩牛马不如,整日为主人充当赚钱的工具,他们被剃去头发,脖子上被套上铁圈,在主人眼里,草芥不如。诗人替这些受苦受难的男童发声:“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天道为什么不公平,让“我”遭受如此的毒害,却让那些恶人享受着所谓的福佑!强烈的对比,更反衬出奴隶生活的悲惨,接着,全诗到了高潮,“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做父亲的和孩子告别的时候痛哭流涕:我真的是后悔生下了你!在你出生的时候我没有听人劝,那个时候就不该养你!如今你要遭此毒害!父亲心中的那份痛,谁能体会?万念俱灰!儿子在和父亲作别时,心如滴血!这一别,他们将从此路人,永不相见,直到天人永隔。此情此景,让人泪水涟涟。在重男轻女的当时,父亲却一反常态,为有儿子后悔不已,一句“人劝不举”,就能看出这样残酷的现实在当地是普遍存在的,人们都不愿意生养男孩。

诗人在一字一句中,让我们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残酷现实,虽然时代久远,可是心中的那份伤痛却久久挥之不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