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宋仁宗点过赞的一碗面,如今成年销售额10亿的扶贫大生意

潢川贡面,是信阳潢川非常有名的一种地方美食,据说起源于唐朝,距今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潢川几乎家家户户在临近年关都会屯上些贡面在过节期间招待客人。而这贡面之所以被人称作贡面,是因为曾经被地方官员作为礼品进献宋朝宫廷宫廷,宋仁宗吃后连连称赞:“美哉,空心贡面”从此,空心挂面一改简陋的包装,换上了精致的新衣,逐渐被人称作“贡面”。

只不过这做贡面的手艺复杂,而且产量还不高,天气太冷太热都不能做,必须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一年到头也就100来天能做。为了保障生活,很多人都放弃了做贡面的生活。马英莲是为数不多还在做贡面的老人,今年75岁的她做贡面已经50多年了。如今家里做贡面的除了她,还有她孝顺的小儿子小唐。小唐年轻时在城里做建筑,想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但是母亲怎么都放不下这门手艺。小唐转念一想,不如干脆回家发展贡面得了,说干就干。

回家观察了一段时间,小唐发现,这贡面要想卖的好,必须广告做得好,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小唐觉得电商扶贫是个好政策,可以借一借东风:“贡面在潢川本地没人稀罕,因为到处都有,但是这外地就不一样了,他们哪见过这空心的挂面啊”。于是小唐很快就注册了淘宝店,在店里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潢川贡面,以及各种吃法,再配以做贡面的视频,看着视频中诱人的贡面实在是很难不动心。几年的发展下来,小唐注册了品牌还给贡面出了礼品装,如今的小唐不仅卖自家做的面,左邻右舍的面小唐也全都包圆了。

其实贡面在潢川早就形成了一种产业化,潢川县政府十分重视潢川空心贡面的传承与发展,并针对贡面提出了“产业扶贫”的口号,在2013年建立起了潢川空心贡面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付店镇的老刘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做贡面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原本老刘在在农闲时节才会做几天贡面,并不靠贡面手艺生活。随着付店镇把贡面作为主导产业发展,老刘这样的贡面手艺人就被集结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食品安全的培训,老刘顺利上岗,成为了大厂子的员工。如今的老刘只要不是想偷懒,日入100元还是很轻松的。

这个潢川空心贡面发展领导小组,还不断的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扶贫模式,那就是对手艺人进行模式化的培训,实行原料统一供应、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产品统一回收、产品质量与价格分级管理等一系列的标准。并给手艺人们购置烘干机和面机等,以提高产量。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潢川空心贡面地方标准》将人们对空心贡面的主观要求,逐步形成客观完整的标准产业链。按照常年员工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临时员工男性不低于100元,女性不低于70元的硬性标准为脱贫目标。

截止目前,潢川县建立起了4家空心挂面的龙头企业和两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了潢川3000余户近万人的农民生产贡面,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潢川贡面更是获得了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河南老字号的殊荣。老刘所在的付店镇也凭借潢川贡面入选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信阳市唯一一个入选的村镇。用生产小组员工的话说就是:“年底实现整体脱贫没问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