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最高的三位武举:戚继光第三,岳飞第二,第一是大唐名将

自古知兵非好战,武则天当朝的时候,害怕天下臣民久居安乐,会忘了兵戈之事,就开设了武科举。从那以后,就有大量的习武之人,通过武科举进入仕途。历朝历代的武举加起来,那是如同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历史上有许多许多的武状元、武进士,但是这些状元和进士,大多数没有大的建树。历史上武科举出身的人,武功最高的,其实是三个武举人。当然了,这里说的武功,不是打斗能力,而是军功。

武则天剧照,感谢原作者

民族英雄戚继光,出身武功世家,他的远祖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戚家因此获得了世袭指挥佥事的官职。明朝的时候,世袭的官职,不如科举出身的官职值钱。戚继光的爸爸,以功臣子孙身份世袭官职,但是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戚继光不想像爸爸那样过一辈子,他在继承了家族的世袭官职之后,依然选择参加武科举。戚继光中了武举人之后,马上就获得了朝廷的重用。

戚继光的军事生涯,起步于登州,之后被朝廷调往浙江。戚继光到了浙江之后,在顶头上司胡宗宪的支持下,以义乌兵为班底,组建了大名鼎鼎的戚家军。戚家军是一支地方部队,一开始并不受朝廷的重视。浙江饱受倭寇的侵扰,戚家军在对抗倭寇的战争中茁壮成长,取得了十三战连胜的骄人战绩。戚家军凭借浙江的战功,获得了朝廷的重视。此后的戚家军,又转战东南六省,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基本上肃清了为祸二百余年的倭寇。

戚继光剧照,感谢原作者

戚继光平定倭寇之后,被朝廷调往北方,镇守蓟门,拱卫北京。戚家军在北方同蒙古朵颜部展开三次大战,取得了三战三捷的骄人战绩。戚继光镇守蓟门十余载,朵颜部不敢越雷池一步,成为大明朝一座牢不可破的移动长城。戚继光更历南北,皆武功卓著。纵观有明一代,武科举出身的武将,没有谁的武功可以超越戚继光。

明朝的武举人,以戚继光最高,宋朝的武举人,排名第一的肯定是岳飞了。关于岳飞,大家比较熟悉的是《说岳全传》的形象,这里面的岳飞,有一段枪挑小梁王的桥段。大致的内容是这样的:“武举人岳飞去考武状元,梁王千岁仗势欺人,想要强夺状元之位。岳飞不服,与梁王签下生死状后比试武艺,结果一枪挑死了小梁王。岳飞挑死小梁王之后,犯了以下犯上的死罪,因此失去了武状元的功名。”

岳飞剧照,感谢原作者

这样的桥段,是小说家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岳飞没有考中武状元,民间传说就安排了这么一个段子,强行给岳飞解释一波 。所谓的梁王被岳飞挑死,根本就子虚乌有。《说岳全传》成书于清朝,清朝的武状元三年一个。宋朝的时候,武科举虽然已经创立,但是武状元的说法还不成熟。对于宋朝的武生来说,考中了武举,就是科举功名的巅峰了。在我看来,岳飞考中武举,已经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了,《说岳全传》完全没必要给岳飞强行解释一波。

岳飞中了武举之后,开始了精忠报国的伟大历程。岳飞北击金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差一点就完成了收复故都的壮举。只可惜,精忠报国的岳飞,碰到了秦桧和赵构,致使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只留下了悲壮无比的《满江红》,诉说着岳武穆壮志未酬的激荡情怀。

岳飞雕像,感谢原作者

戚继光没考中武状元,是由于边关战事取消了武进士科举。岳武穆没有考中武状元,是由于当时没有武进士科举。我们今天排名第一的郭子仪,他是传说中的武状元,但是他真的没有考中武状元。原因很简单,唐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武状元的说法。唐朝的武科举,成绩最好的就是武举异等。郭子仪参加武科举考试,考到了他能考出的最好成绩武科异等。

戚继光和岳飞,都是少年得志。郭子仪考中武举之后,一直没有大的战争爆发,他一直到了50岁,都是籍籍无名。眼看着郭子仪一身武艺就要埋没的时候,大唐朝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爆发,对大唐朝来说,是个悲剧,但是对于郭子仪来说,却是有了用武之地。郭子仪先是在安禄山的侧翼打击叛军,取得了数次大捷。长安失陷之后,郭子仪又作为主力部队,收复了长安,把肃宗皇帝迎回了故都。唐肃宗激动的拉着郭子仪的手说:“郭爱卿有再造大唐江山社稷的功劳啊。"

戚继光雕像,感谢原作者

收复故都之后,郭子仪又跟安禄山和史思明激战数年,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的郭子仪,又扶保社稷二十余年,成为了大唐朝柱国之臣。郭子仪功劳那么大,也像岳飞一样遇到了谗言诬告,但是郭子仪总能化险为夷。郭子仪出将入相,还异姓封王,还被增补进凌烟阁功臣的行列。

郭子仪有个非常好听的外号,叫“五福老人”。这个外号,得来可不容易。大家要知道,历史上功高震主的武将,想要得善终很难的。咱们远的不说,就说戚继光和岳武穆。戚继光为大明朝南征北战,打完了倭寇打朵颜。结果到了晚年的时候,戚继光中了谗言诬告,被罢免官职,在贫病交加孤苦离世。戚继光逝世之后,朝廷没有任何表示。直到平倭战争爆发,万历皇帝才想起了派人祭奠戚继光。至于岳武穆的结局,大家早就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

郭子仪剧照,感谢原作者

综合来看,中国历史上武功最高的三位武举,郭子仪排名第一,岳武穆排名第二,戚继光排名第三。当然了,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列位看官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拍砖斧正。

参考书目:《明史》《宋史》《新旧两唐书》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