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佳节又重阳 久久长长

佳节又重阳,值此倍思亲

今年的重阳节时间为

2018年10月17日,星期三

农历戊戌年 九月初九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

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

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

倡导尊老、敬老、助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都会老的,

敬老,就是敬自己。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乡情不变,

一辈子,有的东西可以等一等,

唯有对父母、长辈的爱不能等,

请给最爱的他们,最多关心和陪伴。

重阳起源与发展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吕氏春秋》内《季秋纪》

重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人们在秋九月丰收之际,

举行祭飨天帝、祭祖,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西京杂记》宫人贾佩兰

到了汉代,人们诉求多了,

于是有重阳节求寿之俗,

相伴而来的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另外,重阳后,漫漫寒冬将来,

人们祭祀大火,举行迎火仪式;

重阳秋寒新至,人们秋游辞青。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

重阳节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仅在宫中进行,

到汉时传入民间,被民众接受,

三国时,曹丕写道: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魏晋时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南山隐士陶渊明吟: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到了唐朝,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不论是皇宫,还是民间都一起庆祝;

宋代,“于八日作重九排当”,

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后宫诸人开始吃花糕庆祝,

明清皇帝还要去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到近代,就有了老人节,

九九重阳,敬老、尊老蔚然成风,

道祝福,送安康,吉祥而温馨。

重阳习俗

重阳节天高气爽,菊花盛开,

亦留下诸多习俗,传承千年,

人们邀友结伴,登高以畅怀,

吃重阳糕,祝愿往后步步登高,

父母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口中默念,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人们还插茱萸思亲人,辟邪求吉,

放纸鹞(风筝),赏清秋如画。

九月,大地色彩斑斓,

最宜赏秋观景怡情,

南方部分地区的“晒秋”,诗意浓厚,

日出山头,屋顶、窗台,

晾晒着丰收的喜悦和深深的秋色。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赏菊最佳,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重阳莫忘,饮一杯新酿菊花酒,

愿天长地久,敬岁月深情不改,

清酒绵长,不辜负这大好秋色。

春去秋来,又一年重阳至,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远在他乡思故里,亦如古人,

王维登高望远,思亲望乡,

杜牧菊花满头,纵饮消忧,

李清照黄昏把酒,闻盈袖暗香,

……

远离家乡的我们,只愿父母长辈康健!

九月九日,游子思乡之心,

于此尤甚,千里外的惦念,

犹如一根线,连接着期盼,

父母念孩子人生顺遂,

孩子盼长辈无灾无病。

九九重阳,寓意长长久久,

一万年太久,莫若只争朝夕,

无论你有多害怕离别与衰老,

她们都会如约而至,

人生是倒计时,别留遗憾,

活好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重阳秋意深浓,天寒冻人,

但有一缕阳光,驱散萧瑟,

给我们送来满满的温暖,

祝福父母、长辈健康长寿,

愿你们一切安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